我用AI学历史
超小超大

第77章 商穆王 (5-1)

在商朝“九世之乱”的动荡周期中,祖乙是一位扭转颓势、开创“祖乙中兴”的关键君主。他在史料中有着多重称谓:《史记·殷本纪》称其为“祖乙”,甲骨文卜辞中记作“且乙”(“且”为“祖”的古字),部分文献(如《竹书纪年》)则载其名为“滕”(或作“胜”),子姓,是商王河亶甲的嫡子。公元前1317年,河亶甲病逝于新都相地,祖乙凭借“父死子继”的王室传承传统,顺利继位,成为商朝第十三任君主。尽管关于他的生卒年份并无确切记载,但从其在位19年的历史跨度来看,他的统治贯穿了商朝中期从“中衰”向“中兴”过渡的关键阶段。

祖乙继位时,商朝虽经河亶甲的治理缓解了外患,但内部隐患仍未根除——新都相地(今河南内黄)地处黄河下游,频繁的黄河水患成为威胁都城安全的最大隐患。黄河作为华夏文明的“母亲河”,在孕育农业文明的同时,也因上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河道淤积,时常发生决堤洪水。据甲骨文卜辞记载,河亶甲统治后期,相地就曾遭遇两次小规模洪水,冲毁了部分农田与民居;祖乙继位当年(祖乙元年,公元前1317年),黄河流域遭遇罕见暴雨,导致大规模洪水泛滥,相地的城墙被冲垮,王宫宗庙的部分建筑浸泡在洪水中,百姓被迫逃往高地避难,粮食仓库被淹,都城秩序陷入混乱。

面对这场“开局危机”,祖乙迅速召集大臣商议对策。此时,贤臣巫贤的建议成为破局的关键。巫贤是商朝名臣巫咸之子,继承了其父“通天文、知地理”的才能,且在河亶甲时期就曾参与迁都相地的规划,对地理环境有着深刻认知。他向祖乙进言:“相地濒河,水患不息,若久居于此,民不安居,国无宁日。当择高阜之地,迁建新都,方为长久之计。”巫贤的建议精准切中要害——相地地势低洼,黄河水患难以根治,唯有迁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祖乙深知迁都事关王朝安危,虽面临“刚继位即迁都”的舆论压力,但仍展现出君主的远见与决断力,当即采纳巫贤的建议,下令筹备迁都。为选择合适的新都地址,祖乙派遣巫贤率领勘察团队,沿黄河流域西行考察,最终选定耿地(今山西河津)。耿地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地势较高,且远离黄河主河道,水患风险远低于相地;同时,耿地地处商朝西部与北部疆域的交汇处,便于管控西部羌部落与北部游牧部落,兼具地理安全与军事战略优势。

迁都耿地的工程于祖乙元年秋冬之际启动。祖乙制定了“分批迁移、保障民生”的策略:首先组织军队与工匠前往耿地,修建临时防御工事与安置房屋;随后护送王室成员、官员与宗庙礼器迁移,确保统治中枢先一步稳定;最后组织平民迁移,为每户迁移家庭发放粮食与农具补贴,并派遣官吏沿途护送,避免因迁徙引发民怨。经过半年的筹备与迁移,祖乙二年(公元前1316年)春,新都耿地正式启用,商朝的统治中心从黄河下游的相地,迁至黄河中游的耿地,这场迁都也成为祖乙“中兴”事业的起点。

然而,祖乙迁都耿地的安宁并未持续太久。祖乙三年(公元前1315年)夏季,黄河中游因上游暴雨引发特大洪水,尽管耿地地势较高,仍未能完全幸免——黄河支流汾水决堤,洪水涌入耿都,冲毁了部分民居与手工业作坊,虽未威胁到王宫宗庙,但也让祖乙意识到“耿地仍非长久之地”。更严峻的是,洪水导致耿地周边农田被淹,粮食减产,都城的粮食供应出现危机,部分平民因失去家园与生计,开始出现不满情绪。

我用AI学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沉默的呼号 连载中
沉默的呼号
ErrNixsylum
谨以此文,致敬∝沉静如海/海的沉默作品信息-题材:衍生,二战为榫,架构历史,从女方视角缵述的中短篇创作-预警:结局BE,全篇以第一人称搦翰-......
10.0万字10个月前
二战新纪史 连载中
二战新纪史
墨澜书生
「非正史,全编,不要信,不要被误导,主写新世纪的非洲战场」在这个新的世界线中,一战时期,各国忙于内战,无暇南望,一位叫张梓涵的中国人前去非洲......
3.3万字10个月前
塞琉古帝国兴亡录 连载中
塞琉古帝国兴亡录
风趣的寒江雪柳
这是一部讲述塞琉古帝国的书
3.8万字9个月前
抗日战争时代鬼神怪谈 连载中
抗日战争时代鬼神怪谈
清音寻梦
抗日战争群魔无首,当时许多神仙贪生怕死,不敢出面,只有极少数的人出面迎战了。
0.8万字9个月前
逆秦 连载中
逆秦
月儿小奇迹
陆绣虎,本是现代历史系高材生,意外穿越到秦朝。他凭借现代知识,在秦朝崭露头角,引起了各方关注。然而,嫉妒他才华的反派,勾结外敌,妄图破坏他的......
5.5万字4个月前
我用AI学历史 连载中
我用AI学历史
天民思想
一款很爽的AI系统学习软件助我学习历史,并可如同看5D电影般融身入历史场景中去切身体验历史过程,还可以能动地去改变决策进行推演历史的发展,更......
118.9万字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