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AI学历史
超小超大

第77章 商穆王 (5-2)

面对耿地的水患危机,祖乙不得不考虑再次迁都。此次选址,他将“远离黄河流域、避免水患”作为核心原则,同时兼顾“便于联络诸侯、保障军事安全”的需求。巫贤与大臣们经过多方考察,最终推荐邢地(今河北邢台)——邢地位于太行山东麓,远离黄河主河道与支流,水患风险极低;且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土地肥沃,便于发展农业;更重要的是,邢地东接大彭国(今江苏徐州一带),南邻商朝核心统治区,北可防范北方游牧部落,地理位置极为优越。

祖乙四年(公元前1314年),商朝启动第二次迁都,目的地为邢地。与首次迁都相比,此次迁移更为从容——耿地虽遭水患,但统治中枢未受重创,且经过首次迁都的经验积累,官员们对迁移流程更为熟悉。祖乙下令在邢地规划建设“规制更完善”的新都:不仅修建了更高更厚的城墙,还挖掘了环绕都城的护城河,提升防御能力;同时划分“王宫区”“贵族区”“平民区”“手工业作坊区”与“集市区”,形成功能明确的都城布局。同年年底,第二次迁都完成,邢地成为商朝的新都城。

在第二次迁都过程中,出现了一个特殊情况:部分商朝公族(王室旁支)因“眷恋耿地故土”或“不愿再次迁徙”,拒绝跟随祖乙前往邢地。这些公族在耿地拥有封地与产业,且在河亶甲、祖乙时期积累了一定的势力,若强行逼迫其迁移,可能引发内部矛盾;若放任其留在耿地,又担心其因“脱离王室管控”而形成割据势力。面对这一难题,祖乙展现出灵活的政治智慧——他决定“分封耿地,以亲族镇之”,将自己的弟弟祖丙封为“耿侯”,赐耿地为封地,建立耿国,让祖丙率领愿意留下的公族与平民,在耿地继续生活。

祖丙受封后,在耿地积极开展重建工作:组织民众修复被洪水破坏的房屋与农田,修建水利设施防范后续水患;同时严格遵循商朝王室的政令,按时缴纳贡赋,定期前往邢地朝见祖乙,确保耿国始终处于商朝的统治体系之内。这一安排,既安抚了不愿迁移的公族,又将耿地纳入王室亲族的管控范围,避免了地方割据的风险,成为商朝“以分封制稳定地方”的早期实践,也为后世周朝分封制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尽管迁都邢地后,商朝暂时摆脱了水患困扰,但祖乙并未停下“优化统治中心”的脚步。经过数年治理,祖乙逐渐意识到,邢地虽无水患,但“距离东部诸侯较远”,不利于管控东南方的夷族部落(如蓝夷、班方);且邢地周边多为平原,缺乏天然屏障,若遭遇大规模外敌入侵,防御压力较大。祖乙八年(公元前1310年),在巫贤的建议下,祖乙决定进行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迁都,目的地为庇地(今河北邢台广宗县北大平台,又称“沙丘平台”)。

庇地的优势远超邢地:其一,地理位置更优越——庇地位于邢地东南方向,靠近大彭国,便于与这位忠诚的诸侯联络,借助大彭国的军事力量防范东南夷族;其二,自然条件更适宜——庇地地处华北平原与黄河冲积平原的交汇处,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既适合发展农业,又有广阔的草原可发展畜牧业,能为都城提供充足的粮食与物资;其三,防御条件更完备——庇地周边有低矮丘陵环绕,可作为天然屏障,且距离商朝东部边防重镇较近,便于军事调度。

祖乙八年秋冬之际,商朝启动第三次迁都,次年(公元前1309年)春完成迁移。此次迁都后,庇地成为商朝最稳定、最繁荣的都城——祖乙在此营建了规模宏大的王宫与宗庙,筑起象征王室权威的社稷坛,修建了供贵族居住的营室与供平民交易的集市;同时推广先进的农耕技术,鼓励开垦荒地,庇地周边很快成为商朝的“粮食主产区”,手工业与商业也随之兴盛,都城人口大幅增长,呈现出“中兴”的繁荣景象。

我用AI学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大学语文大大 连载中
大学语文大大
。_391140830580963055
0.5万字10个月前
十六班演绎 连载中
十六班演绎
墨澜书生
(无后宫,无系统,无套路,有穿越,不无脑,半爽文,介意者慎入)初中16班,原本正在上课的全班师生都穿越到了一个封建的异世界,他们虽觉得对方名......
1.9万字10个月前
荒野大镖客2救赎 连载中
荒野大镖客2救赎
宋狐狸
1899年,枪手和亡命徒的时代已然走到尽头美国逐渐成为了一个法治的国度连西部几乎被彻底征服只有少数帮派扔在逍遥法外但他们难逃被追捕的命运终将......
0.9万字10个月前
风萧亦寒(姒黎) 连载中
风萧亦寒(姒黎)
鸢尾亦姒黎
女性不比男性差,华夏将永远昌平
0.1万字9个月前
朱雄英重生之洪武凤云 连载中
朱雄英重生之洪武凤云
璟雅阁
2.6万字9个月前
继汉 连载中
继汉
周道倭迟
“继,续也。”——《说文》,汉朝四百年之伟业,何至一夕间倾颓。后世之人一朝魂穿,附身于刘备之身,愿试手,补天裂。
1.2万字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