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夏桀的名字始终与“亡国之君”的标签紧密相连。作为夏朝最后一任君主,他承袭了父亲姒发留下的危机之局,却以极致的荒淫与残暴,将王朝推向覆灭的深渊。从沉溺美色、大兴土木,到残害百姓、重用奸佞,夏桀的统治如同一场漫长的“自杀式狂欢”,不仅耗尽了夏朝数百年的基业,更让自己成为后世君主引以为戒的反面教材。他的时代,是夏朝历史的终章,也是中国早期王朝“兴衰更替”规律的生动注脚。
夏桀(名癸,字履癸)继位时,夏朝早已不复往日荣光。父亲姒发在位十七年,虽有贤相关龙逄辅佐,勉强维持了王朝的稳定,但商部落的崛起已如乌云压顶——子主癸死后,其子商汤继位,继续扩张势力,征服了周边多个方国,成为黄河下游最强大的力量;而夏朝内部,诸侯离心的趋势并未彻底扭转,部分方国虽表面臣服,却暗中与商部落联络;民生方面,历经孔甲、姒发两代,百姓虽暂得喘息,却仍因长期的赋税与徭役,生活困苦。
然而,夏桀对这一切视而不见。他自恃夏朝是“天选之朝”,认为诸侯的顺从、百姓的臣服都是理所当然,刚继位便暴露了骄纵的本性。继位大典上,他拒绝遵循传统礼仪——按照夏朝规制,新君登基需祭拜大禹陵,祈求先祖庇佑,但夏桀却以“天降祥瑞,无需祭拜”为由,取消了这一仪式;面对前来朝贺的诸侯,他态度傲慢,甚至因小方国贡品“不够精美”而当众斥责诸侯,让在场的关龙逄等老臣忧心忡忡。
更令人担忧的是,夏桀完全摒弃了姒发时期的治国策略。他上台后,首先罢免了一批忠于夏朝的老臣,理由是“老臣保守,阻碍新政”,却将朝堂权力交给了以阿谀奉承见长的小人;对于农业生产,他不再像姒发那样重视,反而增加了百姓的赋税,理由是“王室开支不足”,这些赋税最终都流向了他的个人享乐。
继位第一年,夏朝便爆发了小规模的民变——西河周边的农户因赋税过重,无法维持生计,聚集起来反抗官府,虽被夏桀派兵镇压,但民怨已如火山般积压。关龙逄多次劝谏夏桀“轻徭薄赋,安抚百姓”,却被夏桀斥责为“多管闲事”,甚至被剥夺了部分职权。此时的夏朝,如同一个外表看似完整、内部早已腐朽的堤坝,只需一场“洪水”,便会彻底崩塌。
夏桀的荒淫,从征服有施氏、得到妺喜开始,进入了无法挽回的境地。有施氏是夏朝东部的一个方国,位于今山东省滕州市一带,以出产美女和丝绸闻名。夏桀继位第三年,为了彰显自己的“武功”,也为了掠夺财富与美女,以“有施氏不按时朝贡”为由,亲自率领大军征伐。
有施氏国力弱小,根本无法与夏朝军队抗衡。夏桀的军队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包围了有施氏的都城。有施氏首领深知夏桀好色,为了保住部落,只好献出大量的丝绸、粮食与牛羊,并将部落中最美丽的女子——妺喜,献给夏桀。
妺喜的美貌,史料中虽无详细记载,却能从夏桀对她的痴迷中窥见一二。据说,夏桀见到妺喜的第一眼,便彻底沦陷,当即下令撤军,并带着妺喜返回西河王宫。为了讨好妺喜,夏桀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他下令将王宫西侧的宫殿全部翻新,用美玉装饰墙壁,用珍珠串成帘幕,将其命名为“倾宫”(一说因宫殿高大,站在楼上仿佛会倾倒;一说因宫殿占地一顷,规模宏大),专门供妺喜居住。
他得知妺喜喜欢听丝绸撕裂的声音,便下令从全国搜集上好的丝绸,让宫女们在妺喜面前日夜撕裂,只为博她一笑。
他还为妺喜修建了“瑶台”——瑶台高数十丈,台上建有亭台楼阁,四周种植奇花异草,夏桀与妺喜常在此饮酒作乐,俯瞰王宫全景,将朝政抛之脑后。
我用AI学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