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官制
超小超大

第三节 官吏管理制度2 (2-1)

春秋战国以来,废除世官制已渐成必然趋势。当时大动荡、大变革的局面客观上也为废除世官制提供了可能的条件。自春秋后期以来,学术下移,私学兴起,积累的统治经验随着文化的流传而传播。一般的平民有可能通过学习掌握政治经验。同时,大动荡的时代赋予一般平民从事实践经验的锻炼机会。因此,春秋末期以来,人才辈出,为广泛从各方面选任官吏创造了条件。《史记·儒林传》称:“自孔子卒后,七十子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孔子的学生中,以下层平民居多,上层贵族仅是少数。墨子的学生出身低微者更多。墨家学派在战国时期也成为一个职业性的任官团体,各国诸侯都要在墨子集团那里“求严师”、“求贤友”、“求良臣”【107】。战国初年,晋国的“王登为中牟令”,“一日而二见中大夫”,“于是中牟之人弃其田芸,卖宅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108】。王登荐举中牟人为官而牵动无数种田的百姓,可见被荐举者实为有文化的务农人。出身下层平民的人才大量涌现,已使废除世官制成为可能。

正是在上述客观形势的变化中,世官制逐渐走向衰亡,新的选任制得以逐步确立。

2.新的选任制逐步确立

世官制衰微,新的选任制兴起,新旧两种制度的交替衔接经历了相当长的演变时期,从春秋前期开始,就应时代需要而出现了选贤任能的点滴尝试。到战国中期,新兴官僚制下的选任制终于基本确立。

春秋时期,齐桓公是较早实行选任制改革的君主。《国语·齐语》记载齐桓公把任贤作为一种基本政策,发布命令,要地方基层官“进贤”。齐桓公还在葵丘之盟中规定:“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109】。禁止官位世袭、兼职揽权,封官必得其人,正是齐桓公“以才任官”思想的明确体现。齐桓公起用政敌而首霸中原,则是打破亲、旧,任用贤能的典型例证。晋国任贤风气最盛。文公、厉公、悼公、平公时期不仅大量任用异姓大夫,而且也重用羁旅之臣,所以能人才辈出,使晋国政治很有生气,得以长期保持霸主地位。楚国“期思之鄙人”孙叔敖很有才能,楚庄王大胆起用为令尹,结果“十二年而庄王霸”【110】。春秋后期雄起的吴越,在选贤任能方面极为突出。吴王阖闾任用羁旅之臣,以楚人伍子胥为相,以齐人孙武为将,改革内政,训练军队,终于击败强楚。越国一度为吴灭亡,但越王重用贤才文种、范蠡,并实行“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111】的招贤政策,尽量任用一切可资成功的人才,通过“十年生聚”,最终灭亡了吴国。秦穆公破格起用“五羧大夫”百里奚,是更为令人瞩目的任贤实践。

春秋时期,各强国伴随着自己的霸业实践,在官吏的选任上都作了不同程度的选贤任能的改革尝试,但选任制的改革在春秋时期仅是点滴的。从整体上看,世官制在春秋时期仍占主导地位,并且当时对贤能的选用,一般仍局限在贵族圈子之内。所谓破格,也主要指对有才能的中级或低级贵族,委以治国重任。战国时期,选任制才有更深刻、广泛的改革变化。

春秋以来的各种社会变革,在战国时期变得更为激烈,更为广泛和深刻。在战国这个“大争之世”,各国之间的竞争,从政治到经济,从军事到外交,形成了一场空前激烈的总体战,因此各国对人才的需求,从质到量都达到前所未有的迫切程度。于是,各国不得不在选任制上进行广泛而深刻的改革,以期在空前激烈的竞争中赢得胜利。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无不将选任制改革置于突出地位。废除世官制,选贤任能成为各国变法的基本内容。随着各国变法运动的深入,到战国中后期,新的选任制得以初步确立。新选任制的基本途径有以下几种。

中国历代官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维和步兵营—战火中的爱与坚守 连载中
维和步兵营—战火中的爱与坚守
他是我唯一的挚爱
利比亚的战火纷飞,中国军人林浩楠毅然决然地踏入这片危险之地,他不仅成功完成了艰巨的救援任务,还意外地救下了战地记者海蓝,这段意外的相遇,成为......
0.0万字1个月前
乱世众生相 连载中
乱世众生相
一缕微风绕指尖
一个小小的灵感
0.6万字1个月前
大秦的女先生 连载中
大秦的女先生
吃货言言
4.0万字1个月前
古代帝王的聊天群 连载中
古代帝王的聊天群
某君昆仲
假如古代帝王有聊天群,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0.2万字1个月前
晚清第一名臣的风云人生 连载中
晚清第一名臣的风云人生
林亭燕喃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天资平庸的曾国藩,如何成为一代名臣?
4.2万字1个月前
国拟:我们的过去和未来 连载中
国拟:我们的过去和未来
我是瓷家的小兔子
一篇关于国拟的杂文
0.1万字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