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估计总超过50亿字。
这仅仅是保守估计。
这些外星文字大致可划分成不同类别,在这一点上,大家看法基本统一。圆形字符、圆角方形字符、圆边三角字符、菱形字符、带点菱形字符、五角形字符、五角带钩字符、带刺圆形字符,这些类型的存在基本得到了公认。不过关于六角雪花状字符的存在,仍存在激烈争论,三角椭圆组合字符、菱形方形嵌套字符分类的必要性也时常被质疑。
解读工作几乎没有取得任何突破。
所发现的文本,大多是几万到几十万字的长篇内容。给解读造成巨大阻碍的是,那些长篇文字里,重复的字符极少。这些文本被称作外星文书,其中出现重复最多的 “Ω” 字符,也仅仅出现了 3000 次。而且有人坚信,并非 “Ω” 出现了 3000 次,而是由 “Ω”“ω” 以及其他变体构成的字符组。在解读未知文字时,识别数字符号是常用的有效方法,然而目前这方面也毫无头绪。“I”“Ⅱ”“Ⅲ” 大概是数字,从形状上能够初步判断,但 “Ⅲ” 之后的数字该用什么符号表示,大家各执一词。有人觉得,“日”“田”这类符号疑似当作“九”,然而却找不到确凿有力的证据。
通常来讲,标点符号相较名词的解读可靠性更高,可这也仅仅停留在猜测层面。“,”或许是停顿,“。”或许是终结。“;”“:”“、”有人觉得是语气词,有人觉得是分隔符,各种看法莫衷一是。
文稿里这些大量计算出的内容,这点一目了然,可对准确解读却毫无助力。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在这种表述方式里,好像不存在省略。因为要是存在省略,无论采用何种语法规则,总会频繁出现相同的符号。所以大致能够推断采用的是无省略规则。但即便如此,相同的符号实在太少,于是有人提出在这种表述里,符号每次出现时或许都会改变形式。也就是说,第一次出现的“的”,和第二次出现的“的”,可能会用不同符号来呈现 。这个假设好像说明了一些问题,可又好像什么都没说明白。
文字是从右至左横向自上而下变轨,或是自上而下变轨,纵向从左往右书写的。这能从笔画走势和书写的痕迹判断出来。然而即便在这方面,古代文书也有独特之处,体现在相邻的行或列之间存在着可称作相互影响的标识。在横向书写中,偶尔会有某些文字的竖线垂直贯穿若干行。那线并非在重叠的文字上后画的,而是极为自然地构建其他文字的框架。横向书写时自然也会有纵向贯穿若干行的线条。整体而言,横向与纵向的书写方式似乎没有明显差异。至少,似乎无论横向书写还是纵向书写,都不会影响文章的表达。尽管有观点认为横向与纵向的意义存在不同,然而缺乏实际依据,当然要认定意义相同也难以给出特别的依据。
有些人认为这种创作模式只能事先精心策划好文章,然后再进行誊写。但实际上,大部分文章都呈现出草稿的状态。即便如此,也看不到预先预留空白以便填入贯穿线条的迹象,只是像普通草稿一样的书写方式,而写出来的文章就是这个被称为日本文书的文字集合。
从这一高度的设计性推测,有假说认为日本文书或许仅仅在外观上呈现出文字的形态,实际上只是没有意义的线条组合。但从表面看,这篇文章却又展现出蕴含意义的外观。大量产生无意义的涂鸦行为本身,很难说没有意义。就像前世纪末叶扰乱世界的伪狄奥尼修斯文书之类的文件中所呈现的那样,仅仅是大量古文书的发现本身,就具有被称为一文书的算法,从而一直被广泛认为的内文书,但造假者的失败之处 。
也可称在于每个字符能被确切定义为自身。此刻,对于有限集合的符号序列,基于机械运算的推测,散发着难以抗拒的影响力。日本文字的复杂之处,本质上在于很难判断此处运用的符号数量是处于有限的范畴,还是走向了无限的未知。
关于这种设计形态,存在一个魅力难以名状的假说。
数学之塔——长篇小说-d146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