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谈间,他们步入了他的雅室,一股墨香与书香交织的气息扑面而来。詹光、程日兴、胡斯来、单聘仁等一众宾客早已在此恭候,见他踏入,纷纷行礼问候,礼数周全,场面热闹而不失庄重。品过清茗,薛蟠便吩咐下人备酒设宴。话音未落,众仆便忙碌起来,手脚并用,仿佛在舞台上演绎一出无声的戏剧,足足忙活了半晌,宴席方得摆置妥当,众人依次入座。宝玉目光扫过桌上的瓜果莲藕,新颖独特,不禁笑道:“我的寿礼还未呈上,倒是先劳烦大家了。”薛蟠闻言,戏谑回应:“说得好,那明日你又将赠我何物为礼?”宝玉微微一笑,答道:“金银衣物,吃穿之物,皆非我所有,不能算作我的心意。唯有我亲笔挥毫的一纸字,一笔丹青,那才是我宝玉的真挚之赠。”
薛蟠笑容可掬地提及:“提起画作,我倒想起一幅绝妙的春意图,笔触精湛,还配有诗文。我只匆匆瞥见作者落款为‘庚黄’,真是栩栩如生。”宝玉闻言,心中疑惑顿生:“我虽涉猎过不少古今字画,却未曾闻得‘庚黄’此人。”他沉思片刻,不禁笑出声来,唤人取来笔墨,在掌心写下了两个字,又问薛蟠:“你确信是‘庚黄’?”薛蟠笃定回答:“怎能看错!”宝玉摊开手掌,展示道:“或许这是两个相近的字吧。”众人一瞧,原来竟是“唐寅”二字,皆笑道:“定是眼花所致,不足为奇。”薛蟠略感尴尬,笑道:“怕是把‘糖银’‘果银’混淆了。”话音未落,小厮通报:“冯大爷到访。”宝玉一听,即知是神武将军冯唐之子冯紫英驾临。薛蟠与众人都连忙起身迎接,连声道:“快请进来。”冯紫英谈笑风生地步入,众人纷纷让座。他打趣道:“好啊,都不出门了,宅在家里享受天伦之乐呢。”宝玉和薛蟠回笑道:“许久未见,令尊大人身体安好?”冯紫英答道:“家父蒙恩,尚且康健。只是家母近日偶染风寒,有些不适。”薛蟠见他面颊上留有瘀痕,戏谑道:“这是又跟哪位较量拳脚,挂了彩了吧?”冯紫英笑着解释:“自从那次误伤了仇都尉之子后,我就发誓不再意气用事。这脸上的伤,是日前围猎铁网山时,被兔鹘误伤的。”宝玉问:“何时的事?”冯紫英答:“三月二十八动身,前几日才归来。”宝玉恍然:“难怪前几天我去沈世兄府上,没见到你。正想询问,却又给忘了。你是单独去的,还是令尊也一同前往?”冯紫英答道:“正是家父出行,我只得作陪。难道我傻了,放着与你们饮酒听曲的乐事不做,偏要去受那份苦?”他接着说道:“这次出行虽有不幸,但也算是一桩大幸事。”
宝玉与众人的推杯换盏间,冯紫英的离席显得尤为突兀,他以家中大事为由婉拒了众人的好意,却又在豪饮两大杯后匆匆离去,留下一室疑惑与不舍。宝玉急切地想知道冯紫英口中的“不幸之幸”,冯紫英却笑言此事还需另择良辰细谈,随即扬长而去,让薛蟠等人满心挂念,约定的日期仿佛遥不可及。宝玉回到园中,袭人担忧的目光犹如温暖的怀抱,她责备宝玉不顾他人牵挂,却也理解他的率真。宝钗的到来带来一丝轻松的氛围,她戏谑的话语中流露出对命运的淡然,与宝玉的嬉笑中,时间悄然流逝。林黛玉的心绪如波澜起伏,她对宝玉的关心与忧虑交织在一起。她在沁芳桥畔被水禽的美丽吸引,然而这短暂的宁静并未能平息内心的不安。当她来到宝玉的院门前,却被晴雯的误会拒之门外,那一刻,她的委屈与孤独如同寒风中的落叶,摇摇欲坠。黛玉的泪水在无人的角落滑落,她的情感在理智与情感之间挣扎。她意识到自己的处境,意识到这份寄人篱下的微妙关系,心中的愤怒与悲伤交织成一首无声的悲歌。林黛玉的哭泣,如同一朵凋零的花,触动了自然的静谧,连鸟儿都被这份哀愁所震撼,纷纷飞离,留下空荡荡的枝头和寂静的花园。此刻,林黛玉的美丽与才华,她的孤独与哀怨,如同一首未完的诗篇,等待着下一段故事的开启。
翻译版红楼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