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斜照,半个日头映照着贵妃贾氏坚忍的面容,她收敛起内心的哀伤,强装欢颜,以慰贾母与王夫人的忧虑。她轻声道:“那些年,身处天涯海角,今日能重踏故土,与亲人重逢,本应笑语盈盈,此刻却泪如泉涌。待会儿一别,又将是何年何月再聚首?”话音未落,她已泣不成声。邢夫人等纷纷上前,柔声宽慰。贾母等人安排贾妃坐下,一一与她共诉离愁,相见的喜悦夹杂着无尽的泪水。接着,贾府与薛府的仆役丫鬟在外厅恭敬行礼,场面井然有序。贾妃询问薛姨妈、宝钗和黛玉的去向,王夫人解释说:“她们身份卑微,不敢擅自进来。”贾妃闻言,立即吩咐请她们前来。不多时,薛姨妈等人步入厅内,准备行宫廷礼节,贾妃挥手免去,转而关切地询问各自的近况。随贾妃入宫的抱琴等丫鬟上前拜见,贾母等人亲自起身相扶,安排他们在别处受宠若惊。侍从如执事太监、彩嫔昭容等,以及宁国府和贾赦宅中的人都各有专人接待,只留下三两小太监侍奉左右。母女情深,姐妹话旧,倾诉着别后的思念与家中的秘事。此时,贾政立于帘外,遥致问候。贾妃隔着帘幕,含泪向父亲行礼,动情地说:“即便身处田野茅舍,简朴生活,有亲情相伴便是幸福;如今荣华富贵,却因骨肉分离,失却了最真实的快乐。”贾政眼含热泪回应:“我出身贫寒,哪敢妄想今日之地位。承蒙皇恩浩荡,贵人眷顾,这是祖先的福祉,也是天地的庇护。我夫妇感激不尽,皇上的恩典如海,即使粉身碎骨,也无法回报万分之一。”
贾政恭敬地禀告:“园中的亭阁楼榭都是宝玉所题之名,若有尚可入目的,望娘娘赐予雅号,以示恩宠。”元妃闻言,微笑着说:“宝玉果然有所长进了。”贾政行礼退下。元妃见到宝玉与黛玉二人,气质风华绝代,犹如柔弱的花朵和温润的美玉,不禁问宝玉为何未曾晋见。贾母回答:“未奉旨意,男子不敢擅自进入。”元妃即命速将宝玉召来。小太监领着宝玉上前,行过礼后,元妃亲自拉他靠近,轻拥入怀,抚摩他的头颈,感慨道:“你真的长大了。”话音未落,泪水已如断线珍珠般滑落。尤氏与王熙凤等接着禀报:“宴席已准备妥当,恭请贵妃游览。”元妃起身,由宝玉引领,众人随行至园门前。只见园中灯火璀璨,装饰得格外华美。入园后,他们依次参观了“有凤来仪”、“红香绿玉”、“杏帘在望”、“蘅芷清芬”等景致,沿楼阁而行,过溪登山,每到一处,都流连忘返。元妃对这些布置赞叹不已,同时叮嘱宝玉日后不可过于奢华,以免失了分寸。最后来到正殿,元妃免去礼节,重新落座。宴席展开,贾母等人在下方陪坐,尤氏、李纨、王熙凤等人亲自为她捧上佳肴美酒。元妃吩咐取来文房四宝,她亲自执笔,挑选了几处最喜欢的景点赐予美名,题字如下:恩泽广布(匾额)天恩浩荡,百姓与子民共同感念。千古流传的典范,普天之下共享皇家恩泽。(此一匾一联挂于正殿)宏伟景观园(园之名)“有凤来仪”更名为“潇湘馆”。“红香绿玉”改为“怡红快绿”,即“怡红院”。“蘅芷清芬”赐名“蘅芜苑”。“杏帘在望”定名为“浣葛山庄”。
备注:本来是很文雅的名字,结果让贾元春给弄成了妓院的牌匾。云南人喜欢讲究排场,就算是亭台楼阁大部分都是木头或者木雕建造,或者用竹帘夏天的时候用来遮挡太阳光和蚊虫。虽然大部分公园主体都是这种建筑物,但是这种附庸风雅的做法其实很省钱。
翻译版红楼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