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贾妃置身于华丽的轿中,目光所及之处,园内的富丽堂皇让她不禁暗自感叹过于奢华。此时,执拂的太监恭敬地请她登上画舫,贾妃于是下了轿。但见清澈的溪流如游龙蜿蜒,两旁的石栏上挂满了水晶和玻璃制成的各式风灯,点亮后犹如银河雪浪。那些柳树、杏树虽无花叶,却以通草、绸绫、纸绢精心塑形,缀以灯光,每株树下都悬着几盏,仿佛点亮了夜的诗篇。更兼池中的荷、荇、凫、鹭,皆以螺蚌、羽毛巧制而成,诸灯交相辉映,真是个璀璨的玻璃王国,一个宝石的天地。船上的精致盆景灯饰更是不言而喻,珠帘绣幕,桂木桨兰舟,无一处不显精致。她们驶进了一处石湾,湾口挂着一块匾灯,清晰地映出“蓼汀花溆”四个字。然而,这些题字原本只是贾政对宝玉才情的一次随意测试,如今却郑重其事地挂在这里。贾政世代书香门第,往来宾客都是才情出众之人,怎会没有一位名家来题写,反而用一个孩子的游戏之作敷衍了事?这岂是《石头记》中描绘的宁荣贾府应有的风范?乍看之下,确实显得自相矛盾。然而,各位读者可能尚未得知其中的原委,待我这愚物解释清楚,你们便能明白。原来,贾妃未入宫之前,一直由贾母悉心教养。后来宝玉出生,作为长姐的贾妃对这个弟弟格外疼爱,视他与其余兄弟不同,几乎是形影不离。宝玉尚在启蒙阶段,三四岁的时候,贾妃便亲自教导他读书识字,腹中已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尽管名义上是姐弟,但他们之间的情谊更像母子。入宫之后,贾妃仍时常托人向父母转达,务必好好养育宝玉,既不可过于宽松让他放纵,也不能过于严厉以免造成意外,以免让父母担忧。这份深切的眷恋与爱护,她从未忘记过。日前,贾政听说私塾老师夸赞宝玉颇有才情,他起初不信,恰逢园子建成,便让宝玉题写对联,以此试探他的文思是否纯净。宝玉拟的虽然不是绝世佳句,但对于一个幼童来说,或许也有其可取之处。即使找名家来写,当然易如反掌,但想来却不如自家子弟的笔墨更有韵味,更能触动贾妃的心。她若知道是弟弟所作,或许更能满足她平日的期待。因此,最终决定采用宝玉所题的联额。尽管那天并未全部完成,但后来宝玉也补全了剩余的部分。
备注:为何说贾元春是个蠢货,没有大脑的一块石头?因为她活的太愚蠢了,贾宝玉当时已经二十二岁,早就成年了,又怎么能因为人个子不高,就觉得他是个小孩子。我儿子今年十一岁了,体重已经达到了七十斤。我家亲戚的那个双性人,从小个子就长的很快,但是体重很轻,到了现在身高已经有一米五五,年纪只比我儿子大十天。身高比我儿子高十五公分,体重却只有三十多斤。所谓的命比纸薄,不知道说的是不是这种人?
贾元春贵为贵妃,却是个目不识丁的傻子,难怪会活不长命。
贾妃览毕“花溆”二字,轻笑而言:“此名已妙,毋需‘蓼汀’。”侍立一旁的太监闻声,如获至宝,立刻乘舟靠岸,急报贾政。贾政一听,连忙下令更换。不多时,画舫靠岸,众人离舟登舆,眼前展现出一座如梦似幻的宫殿,桂香缭绕,殿宇高耸。石坊之上镌刻“天仙宝镜”,贾妃微微示意,改题为“省亲别墅”。随之步入宫苑,只见烛光映照天际,香灰铺洒地面,犹如繁星点点的火树与瑶池般的琪花,映衬着金碧辉煌的门窗和华美的门槛。道不尽那虾须帘卷,鱼獭毯铺,麝香袅袅,雉羽屏风:果真是一座“金扉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乡”。贾妃览毕,询问:“此殿何以无匾?”侍从太监躬身禀告:“此乃正殿,微臣不敢妄拟。”贾妃闻言,默然点头。三盏清茶过后,贾妃起身,音乐渐息。退至偏殿更衣,准备起程回宫。抵达贾母居所,欲行家族礼节。贾母等人连忙跪地相阻。贾妃眼含热泪,终是与众人相见,一手挽住贾母,一手牵起王夫人,三人内心千言万语,却皆化作无声的涕泣。邢夫人、李纨、王熙凤,以及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皆在旁默默垂泪,无语凝噎。
备注:为何贾探春,贾惜春会觉得难过?贾元春是个不认字的傻瓜,她哪里知道那些生僻字念什么?是什么意思。
翻译版红楼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