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无题:龙门心法 清王常月 《龙门心法》,清王常月述,经弟子整理成书。 书名 龙门心法 别名 碧苑坛经
无题:著述 王常月(1522一1680),明末清初著名高道,道教律师,为全真派一代宗师,龙门派“律宗”创始人。据道书载:"王真人,名常月,号昆阳。原名王平,山西潞安府长治县人。生于明嘉靖元年(1522)。年甫弱冠,慨然有出尘之心,即遍历名山,参求大道。博览三教典籍,研修仙道多年,参师20余位。中年师事全真龙门派第六代律师赵复阳,师见其学道诚恳,便密于天坛王屋山王母洞告盟天地,授以戒律心法。并嘱之:"成道甚易,然亦难,必以苦行为先,种种外务,切须扫除,依律精持,潜心教典,体道德自然之元奥,探南华活泼之真机,方为稳当。"王常月后来在九宫山,再次见到其师赵复阳。赵复阳问他:"迩来应物持心,何得何失?”王常月以玄风颓败、求师振拔为对。赵复阳告诉他:"君子穷于道之谓穷,通于道之谓通,道备吾身,何患宗风不振耶?"遂以《天仙大戒》密授之。王常月别师之后,隐栖华山拜斗台。清顺治皇帝入关之始,王常月即北上挂单于灵佑宫。顺治十三年丙申(1656)三月望氏奉旨主讲于北京白云观。先后三次登坛说戒,度弟子千余人,并受赐紫衣三次,康熙皇帝曾从其受方便戒。使道风大振,后被誉为全真龙门派的中兴之祖。康熙庚申(1680)九月九氏以衣钵授弟子谭守诚,留颂而解。住世159年。康熙皇帝闻之,赐号"抱一高士"。生前撰有讲稿《心法正言》,后代弟子整理为《龙门心法》(又本《碧苑坛经》)。他曾言:"戒是全真第一关",强调要皈依三宝,忏悔罪业,断除障碍,定心守意,清静身心,最后功德圆满。他还认为,欲修仙道,先修人道,人道不修,仙道远矣[1]。 龙门心法
无题:碧苑坛经 《龙门心法》与《碧苑坛经》二书篇目相同,但编次与字数并不完全一致。《龙门心法》分为上、下2卷,《碧苑坛经》则分为卷首、卷上、卷中、卷下、卷末等5卷。《龙门心法》卷首题为:王常月传、詹太林(龙门派第九代)校、唐清善(龙门派第十代)演,说明此本曾经唐清善扩充。原系抄本,后于同治十年(1871)由北京白云观出资印行,方才流传开来。《碧苑坛经》卷首题为:龙门第七代王常月演第八代施守平纂、第十一代闵一得订,应是施守平整理之本,后经闵一得修订,并编入其所辑《古书隐楼藏书》之中。尽管两种传本有所不同,然其内容、宗旨大体一致,均能体现王常月所倡"律宗"的基本思想,因而并行于世。相比之下,《龙门心法》流传较广[2]。
小说法宝不限章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