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太平经》指出世间鬼神会作祟,降祸于人,使人生病。不过,鬼神不会无缘无故害人,只是因为人有罪恶过失,上天才会派遣他们来惩罚世人。天地随时随地都有鬼神监视人的一举一动,人的体内也有鬼神常驻。其中最重要的是五脏神,如果人有邪念,行为失当,五脏神会向天廷禀告,上天使会派鬼物入侵人体。每个人都有多个“身神”,主要部位和器官如头腹、四肢、五脏,都有神驻守,如果神离开身体,人就会生病,例如肝神离去会使人“目不明”。人有恶念,胡言乱语,喜怒无常,就会“神游于外”,导致外邪入侵,使人中邪。
无题:政治社会 《太平经》主张任用贤才,减轻刑罚,听取民意,反对剥削,多行救济。政治立场上,维护五行中属火德的汉朝,强调忠孝之道与尊卑贵贱的秩序,人民必须服从帝王,奴婢则要服从主人,天灾人祸主要是臣民而非帝王的罪责。《太平经》所谓“太平”,是指阴阳和顺,国富民安,社会公平无私。书中多次提及“太平气”将来临,大德之君将出现,神人因而下降。经中反映了衣食不继、常有饥荒的民生困难,但没有实际的经济政策,只是主张遵从天师教令,上天就会降福,有大丰收。富人要救济穷人,若聚敛财富,会使天地愤怒,五谷失收;另一方面,又斥责穷人懒惰,平民百姓愚昩无知,要接受教晦。有学者认为《太平经》秉承道家思想,社会思想与《老子》相似,有学者认为《太平经》期望救世主与乌托邦;也有学者认为《太平经》不求救世主,只追求太平时代,对现存政权无所威胁,经中的“太平”并非革命性的平均主义,而是社会等级分明的制度,人人都有适当的出身和职业。马列主义史家曾认为《太平经》“揭露社会政治黑暗”,是“农民革命的理论著作”,也有学者认为其实代表了地主阶层的利益。[7]
无题:道德伦理 《太平经》在传统的报应思想之上,提出“承负”之说,解释为什么为恶不须受恶报,为善反而会遭恶报。它可分为两个层次,即个人的善恶承负和社会的治乱承负。个人的善恶承负取决于先人的功过。先人有功, 人行恶还可得善,但人的行恶会流及子孙;而先人有过, 人行善反得恶, 是躲不掉的, 但子孙会得善报。同时, 人即使承负先人之过,但只要努力行善,“能行大功万万倍之, 先人虽有余殃, 不能及此人也” 。 把个人的善恶承负扩大到社会运行的治乱承负,就可将衰乱之世的造成分析成两个原因:“一是中古以来政纲之失的余殃;二是当世`君臣民失计' , 不能并力同心,来断灭承负而致太平,从而使衰乱愈演愈烈。” 这即是说东汉王朝若只认识到是前期政纲之失导致了衰乱, 而不采取一些强有力的措施来改变现状的话, 就只会更加的衰乱。[5] 《太平经》谴责的恶行,包括不孝顺、侵害好人、诬告他人、劫掠财物、不敬老人、不敬鬼神、厚葬、随意动土建筑。有学者认为承负说受佛教因果观念影响,也有学者认为承负说建立在民间信仰之上,并非外来观念。《太平经》或受佛教影响,认为天道仁慈好生,但反对佛教的行乞,批评僧人舍弃父母,不娶妻而绝后。男女交合意义重大,可以使天地传承不绝,使宇宙永恒,是圣人治理国家的要事。
小说法宝不限章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