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3
超小超大

5-滕文公章句上凡五章 (7-1)

《滕文公上》只有五章。其中第四章很长。

第一章是对滕文公阐述人的主观能动性:“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只要下定决心,便可践行仁义。

第二章回溯滕文公做世子时的事儿——如何在孟子的教导下实行三年之丧;其目的无非是《论语·学而》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世子的率先垂范带动了整个滕国社会风尚的改变。

第三章教导滕文公如何治国理政:一是“民事不可缓”,要让百姓有产业,国家才能安定。二是要实行井田制(助法),要让老百姓能够保持基本的生活水平;而井田制的实行,一定要从划分整理田界开始。

第四章是《孟子》全书中最重要的若干章之一,它提出了社会有分工,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区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这几句话以前是对孟子口诛笔伐时予以重点批判的,现在看来,它道出了人类社会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包括当下)社会分工的现实。

第五章是对墨家信徒夷之的开导。夷之“葬其亲厚”,如上一篇第七章所述,孟子也主张“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但墨家学说却是主张薄葬的。接着孟子用一个“不葬其亲”最终心中有愧的故事来说明“葬亲”乃是出自人的善良天性;言下之意,夷之“葬其亲厚”没错,是墨家学说错了。似乎孟子这里有偷换概念之嫌,因为墨家并未主张“不葬”,而是主张“薄葬”;但孟子葬亲的原则是“比化者无使土亲肤”,因而在他看来薄葬和不葬差不多。

《滕文公上》除第四、第五两章外,都是对滕文公的教导之辞。第四章的主旨虽已如上述,但这一述说的缘由依然是为其“学生”滕文公辩解。第五章中的夷之大约也是到滕国见的孟子。所以,《滕文公上》的关键词恰如其名:滕文公。

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成谓齐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公明仪曰:‘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书》曰:‘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

滕文公做太子的时候,要到楚国去,经过宋国,会见了孟子。孟子和他讲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开口不离尧舜。太子从楚国回来,又来见孟子。孟子说:“太子怀疑我的话吗?天下的真理只有一个。成对齐景公说:‘那人是个男子汉,我也是个男子汉,我凭什么怕那人呢?’颜渊说:‘舜是怎样的人?我是怎样的人?有作为的人也应像他那样。’公明仪说:‘文王是我的老师,周公难道会骗我吗?’现在的滕国,截长补短,还有将近方圆五十里的土地,还可以治理成一个好国家。《书经》说:‘那药吃了如不叫人晕头涨脑,那种病是好不了的。’”

详细翻译

滕定公薨,世子谓然友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然友之邹问于孟子。孟子曰:“不亦善乎!亲丧,固所自尽也。曾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

孟子3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五皇子今天追到老婆了吗 连载中
五皇子今天追到老婆了吗
我的马桶被谁偷了
"不恨""恨一个人太累了"
0.1万字1年前
秦怀玉:公主不惹啊 连载中
秦怀玉:公主不惹啊
诺蓓儿_4087
李世民有两女:一女封为晋阳公主字明达小名兕子公主为人聪慧善良、性情温雅还有一点功底而另一个公主泽是封为昭阳公主字明露小名露儿比起晋阳公主她活......
2.9万字1年前
金铃百合花 连载中
金铃百合花
南笙情
八大世家棠家之女,棠音。在白凌山周围跑时,在寺庙捡了个孩子。相差三年的相识,从第一次见面到心意相通。百蝶曾对棠音说过「你是我的光,因你成为追......
15.9万字1年前
霸道末王的小娇妃 连载中
霸道末王的小娇妃
饮血蝶
〔往生阁〕一生一世一双人,三生三世永不悔
0.7万字1年前
清穿:当康熙有了系统 连载中
清穿:当康熙有了系统
钟余
康熙的外挂人生(完结)
4.5万字1年前
嫁给太监那些年(续写) 连载中
嫁给太监那些年(续写)
不柒而毓
前世,16岁那年,我欢欢喜喜的嫁给了一个太监大婚当夜,我羞怯地说,「我希望你能对我好,一生一世一双人的那种好。」他哄然大笑,眼泪都快笑了出来......
0.2万字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