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人人参加劳动,讲求经济效益。“乌托邦”人的一切经济活动是以人们的生产劳动为前提加以展开的。在“乌托邦”劳动还是主要的谋生手段,所有的城市及其附近的乡村,不分男女,只要年龄和体力适合,都要参加劳动。其中,最主要的是农业,它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最受重视,不分男女,无一例外,“乌托邦”都要轮流从事农业劳动。除农业之外,每个“乌托邦”人还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学习一门手艺,通常人们所选择的也是一些必要的职业,包括毛织、纺麻、瓦工、冶炼、木工等行当。而且,他们在大多数必需的手艺方面,并不需要像其他国家那样消耗那么多的劳动力。
第四,没有货币,不存在商品流通。“乌托邦”人的生产、分配和消费都是计划调节的,不存在商品交换,不需要货币流通。人们视金银如粪土,为了淡化人们对金钱的态度,他们甚至用金银来铸造粪桶盆溺之类的用具,给犯人佩戴金子的耳环、戒指和项圈,作为他们耻辱的标志。
教育制度
首先,“乌托邦”人注重科学文化的普及教育和终生教育。“乌托邦”人的生活包括两件大事:一是生产劳动,二是从事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全体公民除去每天劳动6个小时,其余时间主要用于学习和科研。所有儿童都要接受教育,由教士负责岛内儿童的教育工作;男女两性享有平等的教育的权利。为了普及科学知识和提高科研水平,“乌托邦”还经常举办演讲会,科研人员必须参加,其他人员不分男女可自由听讲。莫尔还主张,大部分公民,无论男女都要把体力劳动后的剩余时间一辈子花在学习上,这是最早提出的终身教育的思想。
其次,“乌托邦”人注重促进科学文化的不断发展。国家专门选拔那些个性良好、智力超常、学习兴趣浓厚、有科学天才的人,作为专职学术研究人员,专门从事科学研究,这些人由教士推荐,由飞拉哈秘密投票选出,他们可以免除体力劳动并享有一些特殊的待遇。如若他们有负国家重托,则被免去科研的职务,重新回到生产岗位。如果一个人能利用业余时间进修科学,成绩突出,也会被提拔到科研机关专门从事科学研究。
第三,“乌托邦”人注重对外文化交流,并有着惊人的消化、吸收外来文化的能力。“乌托邦”人渴求真知,勤勉好学,特别重视同外界进行文化交流,尤其欢迎有才能的人与一些经验丰富、熟悉各国风土人情的人。
第四,“乌托邦”人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莫尔依据男女儿童的年龄和能力,传授相应的手工业和农业劳动技术。提倡所学理论知识要用在生产中,
比如用新的技艺改良土壤,改良耕种方法;用最巧妙的技术和方法生产各种手工业品等。使得人人都受到良好教育,人人都懂得劳动价值。
欲望之都S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