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方式
在社会生活中,“乌托邦”人妥善地安排劳动、娱乐与体息,每天工作6小时,其余时间用来从事自己喜欢的各种健康文明的业余文化活动。
首先,“乌托邦”人崇尚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在“乌托邦”不存在虚度光阴和借口旷工的机会。这里没有酒馆、妓院、赌场、贼窝,在闲暇时间人们从事一些健康向上的消遣娱乐。比如,在衣着上,人们奉行节俭、朴实、实用,蔑视华服盛装、披金戴银、刻意打扮的人。
其次,“乌托邦”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平等、互助、融洽、友爱并体现严格的家庭伦理的新型社会关系。在家中,妻子服侍丈夫、子女服侍父母、年轻人服侍老年人,长者在“乌托邦”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都受到了人们的尊重,拥有很高的权威。整个“乌托邦”国就像一个大家庭,总督就像这个大家庭中的家长彼此相敬如宾,其乐融融。
再次,男女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乌托邦”主张妇女有受教育权和婚姻自主权,特别是实行公共食堂制,从而把妇女从繁重的家庭劳动中解脱出来使她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以与男性平等地参与社会各项活动,莫尔甚至主张,应该让女子参加崇高的学术活动,以便加倍开发他们的智慧,对促进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最后,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家庭制度。在“乌托邦”人看来,婚姻关系是神圣的,一夫一妻的稳定的家庭婚姻制度应受到尊重和维护,破坏婚姻关系的人将被罚做奴隶。因为家庭的和谐稳定直接影响社会安定。
……………………………………………………………………
作品影响
乌托邦(Utopia)由两个希腊字拼成,“乌”是“没有”的意思,“托邦”是“处所”的意思,乌托邦后来成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代称。
《乌托邦》运用文学游记的形式,生动地描绘理想国家美好制度的方法,可谓独树一帜,影响深远。1601年,另一位空想社会主义者康帕内拉写下了《太阳城》,他曾明确地表示自己崇拜莫尔。《太阳城》明显地打上了脱胎于《乌托邦》的印记,因此它和《乌托邦》被人们喻为姊妹篇。1619年,又一位空想社会主义者安德里亚,受到《乌托邦》的直接启发,撰著了《基督城》。安德里亚早在大学学习期间,就已详细读过《乌托邦》。这之后,空想社会主义的著作还有维拉斯的《塞瓦兰人的历史》,卡贝的《伊加利亚旅行记》,也都师承《乌托邦》。
莫尔在《乌托邦》书中阐明的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思想,在社会主义学说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莫尔开了社会主义必须同科学技术的发达紧密联系在一起,新社会的人们要关注、学习、掌握本时代最先进科学技术的先河,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欲望之都S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