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价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埃蒂耶纳·卡贝:“这本书的基本思想深深地触动了我,以致每当我合起书来,总是不得不认真地思索一下共产制度的问题。”这本书“是人类第一部描述共产制度如何运用于一整个国家、而且是一个庞大的国家的著述,它依靠独立的理性思考,对伦理学、哲学和政治学作了重大的发展。在我看来,乌托邦的一些基本原则是人类智慧最伟大的进步,对人类未来的命运也做出了最伟大的贡献。”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乔·奥·赫茨勒:《乌托邦》这部杰作充满了微妙的讽刺、尖锐的批判、一触即发的幽默、明智的建议和智慧的闪光,以引人入胜的叙述形式充分表达了莫尔所属的少数学者集团的最深刻的洞察力。他摆脱了这些学者在当时非常明智地指出的种种不足之处,提出在贸易、政治、社会生活和宗教事务等领域中建立新秩序的愿望。
……………………………………………………………………
作者简介
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1478—1535)出生于伦敦一个律师家庭。莫尔幼年曾在当时伦敦的名校圣安东尼学校学习拉丁文。1490—1492年,他在坎特伯雷大主教约翰·莫顿家做家庭侍从。1492年,莫尔进入牛津大学,接受古典教育。通过两年的艰苦学习,他熟练掌握了拉丁语和希腊语。后来由于他父亲坚持要他学法律而离开了牛津大学,转入一家法律预备学校学习。1496年,他进入林肯律师学院学习,直到1502年毕业,正式取得律师资格:此后,莫尔投身政治,以国会议员身份活跃于政坛。他反对亨利七世的重税主义政策,维护纳税人的利益。他的政治主张触怒了国王,以至于他的性命都受到威胁,1509年,亨利八世继位后,他又重新参与政治活动,并在1515年出使弗兰德尔。之后,他成了英王亨利八世的重要顾问,1529—1532年担任英国大法官。1535年以叛国罪被处死。
……………………………………………………………………
乌托邦-词语解析
读音
[wū tuō bāng]
解释
本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所著书名的简称。作者在书里描写了他所想像的没有阶级的幸福社会,并把这种社会叫做乌托邦,意即没有的地方。后来就用乌托邦指不能实现的理想
例句
等到海枯石烂,乌托邦的理想社会也不可能出现。
……………………………………………………………………
“这里是一个实现人们欲望的地方,这个村庄有个神奇的地方,它能够满足你的任何欲望,哪怕在人类世界不切实际的幻想,都可以在这里实现,人们沉迷于其中,无法自拔……”
欲望之都S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