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gvar Johansson (1989) 和 Roderick Chisholm (1996) 都对范畴采取了新亚里士多德现实主义方法,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范畴系统,这被理解为提供世界上真实实体的范畴列表。英格瓦·约翰逊明确坚称他的兴趣在于世界:“这本书是一本关于世界的书。我关心本体论,而不仅仅是语言”(1989,1),并试图提供“一种被视为存在的真实方面的实在论范畴理论”(1989,2)。他的清单(1989,20)包括九个主要类别(其中一些进一步细分):
时空
事态
质量
物质
财产
对外关系
扎根关系
惯性
自发性
趋势
意向性
真实的
展示性
代表性的
虚构的
与亚里士多德不同,约翰逊在辨别本体论范畴时没有明确使用语言,而是诉诸连续抽象的方法(Johansson 1989,1-2)。因此,例如,我们通过从特定的深红色色调上升到红色、颜色,最后是质量,从而得出“质量”类别。类似地(以塞拉斯为例),人们可能会尝试通过考虑一个单独的实体(例如 Fido)来达到“物质”的类别,并通过从“Fido 是一只腊肠犬”到“Fido 是一只狗”的连续抽象来移动”和“Fido 是一种动物”,最终达到“Fido 是一种物质”(1970 [1974], 321)。与亚里士多德的类别一样,约翰逊的类别也有许多区别,但没有一个最高的单一类别涵盖所有这些区别。
与亚里士多德和约翰逊一样,罗德里克·奇泽姆将他的范畴工作描述为“关于现实的终极范畴”(1996,3)。然而,与它们不同的是,Chisholm (1996, 3) 以卟啉树的形式列出了类别,从包含所有内容的单个最一般的类别开始,但在较低的分支级别上依次划分为更窄的属。 (关于“实体”或“事物”等一般术语是否可以被视为命名最高类别的有趣讨论,请参阅 Thompson 1957,参见下文第 2.3 节)。奇泽姆的范畴系统如下:
恩蒂亚
队伍
州
活动
个人
边界
物质
必要的
州
非国家
属性
物质
其他当代作家以纯粹描述性的精神来探讨范畴问题。例如,Reinhardt Grossmann 区分了八个最高类别(1983,xvi):
个人
特性
关系
课程
结构
量词
事实
否定
但是,尽管格罗斯曼将他的书描述为“使亚里士多德的范畴更新”(1983,xv)的尝试,但他明确否认他对是否存在属于八个范畴中的任何一个做出了任何断言。他区分了类别,认为这超出了本体论的范围(1983,10-12)。
Joshua Hoffman 和 Gary Rosenkrantz (1994) 提出了一个树形的范畴系统,以实体为最高属,细分为抽象和具体(而不是 Chisholm 的偶然和必然),每一个又进一步细分: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