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标准的功能主义者对像中国身体系统这样的案例的回答是强吞苦果,争论无论看起来多么奇怪,中国身体系统都不能不经历感受质。根据一些功能主义者 (Lycan 1987)的说法,这种看法的古怪之处源于我们的相对大小。我们每个人都比中国身体系统小得多,以至于我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就像一个被困在人脑中的神经元大小的生物很可能被错误地认为那里不可能有意识一样,当我们思考中国身体系统时,我们也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也有人认为(例如,Shoemaker 1975),任何一个系统如果在功能上完全复制了我们中的一个,就必须也有(be subject to)所有相同的信念,包括关于其自身内部状态的信念。因此,中国身体系统将不得不相信它经验了痛苦;并且如果它有这种信念,那么它就不可能不成为某些经验的主体(因而也就成为某些具有现象特征的状态)。如果这个回复是成功的(关于这个回复的更新版本和一个新的相关的思想实验,见Tye 2006),它所显示的是具有某些现象特征或其他特征的属性具有功能本质。但它并没有表明个体感受质在本质上是功能性的。因此,人们可以接受感受质缺失是不可能的,同时也认为颠倒光谱是可能的(参见,例如,Shoemaker 1975)。
感受质和解释鸿沟
我们对经历现象状态体验起来如何的把握是由内省提供的。我们对大脑和身体的客观运作也当然也没有完全的掌握。但这两者之间似乎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很难看出这理解上的鸿沟是何以可能被弥合的。因为无论我们对神经元的物理结构和它们激发(fire)时发生的化学转换进行多么深入的探究,无论我们获得了多少客观信息,似乎仍剩下一些无法解释的东西,也就是说,这些客观的、物理变化,无论它们可能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样产生这样的(so-and-so)主观的感觉,或任何(any)主观的感觉。
这就是著名的感受质的“解释鸿沟”(Levine 1983, 2000)。有人说,这一解释鸿沟是不可逾越的,并且从这一鸿沟中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世界上也存在着一个相应的鸿沟。经验和感觉具有不可还原的主观的、非物理的性质(Jackson 1993;Chalmers 1996, 2005)。另一些人对这一鸿沟持本质上相同的立场,然而坚称这并不会削弱关于经验和感受的纯粹物理主义观点。相反,它所表明的是,有些物理的性质或状态是不可还原的主观事体(Searle 1992)。另一些人认为,解释鸿沟有一天可能会被弥合,但我们目前缺乏将主观和客观视角结合在一起的概念。在这个观点上,感受质也许可以被证明是物理的,但对于这一点如何可能,我们现在还没有清楚的概念(Nagel 1974)。还有一些人坚定地主张,解释鸿沟在原则上是可以弥合的,但不能由我们或任何像我们这样的生物来弥合。经验和感觉和生命、消化、DNA或闪电一样,都是物理的和自然世界的一部分。只是依我们拥有的和能够形成的概念,出于我们特有的心灵结构,在认知上一个全面的、弥合性的解释对我们是封闭的(McGinn 1991)。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