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抽象地说,辩驳强形式论题支持者的理由可以这样表述。麦克泽德McZed博士,一个“强反形而上学者”,认为任何一段没有通过她指定测试的文本都是没有意义的(如果她是典型的强反形而上学者,她会说任何没有通过测试的文本都代表着试图以一种语言不能被使用的方式来使用语言)。
她还进一步主张,任何一个文本,只要能合理地被定义为是“形而上学”的,必不能通过这一测试。但不可避免的结果总是如此:作为麦克泽德反对形而上学实例中的基本组成部分的多个句子,都没能通过她的测试。范·弗拉森2002年提出的一个很老练和精细的形而上学批判,可作为一个测试用例,非常简洁和抽象地呈现各类对形而上学的反驳性论点。(它声称主要是适用于以十七世纪理性主义者和当前分析形而上学为例的形而上学)。
一个可辩护的立场是:范·弗拉森反对形而上学的理由主要上是针对某些命题,这些命题虽然本身不是形而上学的命题,但却可以适用于他对形而上学命题提出的许多批评。
形而上学是不可能的,这一论题的弱形式是这样的:人类心灵(也许是所有理性主体或所有有限理性主体的心灵)有一些特点,使得它不适合以任何可靠的方式抵达形而上学的结论。这个观念至少和康德一样古老,但它的一个版本比康德的要谦逊得多(且更易理解),麦金恩(McGinn)在1993年的著作中仔细地呈现了出来。然而,麦金恩Mcginn对人类心灵(作为一种进化中的偶然产物,而不单单因为它是“一个心灵”)不能令人满意地处理一大范围(包括所有形而上学问题的范围)哲学问题的论点,依赖于一些关于人类认知能力推测性且事实类的论证;因此,这一论点在原则上要服从于经验性的反驳,目前尚缺乏充分的经验性论据来支撑。对于弱论点的另一种辩护,见托马森Thomasson 2009。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