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至少有一种实存的事物是乘积(对于某些x和y,至少有一种事物是x和y的乘积)。一个乘积必定是一个数,因为“乘积”运算只适用于数字。因此,我们的小理论,至少若按上面所示方式改写的话,从一个非常明显的意义上,就“保证”了数字的实存。因此,看起来一个唯名论者不能始终如一地肯定这一理论。(在此例子中,谓词F所扮演的角色,在奎因“观察”的抽象陈述中由谓词“…=…×…’扮演)
奎因在唯名论上的工作,激发了更宽广的探讨本体论问题的方式。据“新奎因主义者”的说法,关于抽象对象的实存、精神事件、具有适当部分的对象、时间性片段,甚至其他具体的可能世界的存在,它们的统一点都在于是关于本体论机制的问题,要求解释最佳论证过的理论的真实性。
尽管如此,新旧形而上学的许多问题并非本体论问题。例如,在因果关系的辩论中,许多参与者并不特别担心原因和结果是否实存。相反,他们想知道“凭借什么”某个事物是一个原因或结果。在心理和物理的争论中,很少有人对心理属性(在这种或那种意义上)实存的问题感兴趣。相反,他们感兴趣的是心理属性是“基本的”还是独特的,或者它们是否部分地或完全地基于物理属性。
是否有一个统一的方法论,来更宽泛地理解形而上学?有人认为形而上学研究者的任务是识别和论证多种多样的解释性关系。根据Fine(2001)的观点,形而上学研究者提供的理论服务是,哪些事实或命题是以其他事实或命题为基础的,哪些事实或命题“在实在层面”成立。例如,一个哲学家也许坚持认为桌子或者其他的复合对象实存,但认为关于桌子的事实,完全依据于点粒子的排列事实,或者波函数状态的事实。这个形而上学研究者会认为,并没有所谓“真实中的”桌子的事实,而只有关于粒子排列的事实。谢弗2010年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但他认为形而上学的基础关系不存在于事实之间,而是存在于实体之间。根据谢弗的构想,我们可以有意义地问一个桌子的实存是基于它的各个部分,亦或反之。我们甚至可以理论化地认为(正如谢弗所做的那样),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是一切事物的终极基础。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方法(Sider 2012)认为,形而上学研究者的任务是从其基本结构“解释世界”。对西德来说,把形而上学统一为一门学科的是,它的理论都是以描述世界基本结构的术语为框架的。例如,根据西德的观点,我们可以把“因果虚无主义”理解为因果关系在世界的基本结构中不存在的观点,因此描述世界的最佳语言将避开因果谓词。
应该强调的是,这些界定形而上学的方法,并不意味着我们所探讨的形而上学例子中,所有主题都是实质性的或重要的。考虑一下关于模态的争论。Quine(1953)和Sider(2012)都从各自关于形而上学本质的理论出发,认为关于模态的合理的形而上学理论的争论,某些方面是被误导了。其他人则对关于组成或持存时间的争论持怀疑态度。因此,关于形而上学本质的理论可能会给我们提供新的资源,来批判在历史上被视为形而上学的特定的一阶辩论,形而上学的研究者通常将一些辩论视为实质性的,而对另一些辩论采取轻视态度。
05
形而上学可能吗?
Is Metaphysics Possible?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