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物模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问题涉及到事物的实存,比如人类的实存。如果一位名为莎莉的普通人说“我可能本不实存”,几乎每个人都会认为她说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如果她所言确实为真,那么她或然地实存。也就是说,她是一个或然的存在:一个可能不存在的存在。与此相对地,一个必然的存在,则意味着若说它可能不存在是错误的。是否有某个必然存在的对象,是模态形而上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有些哲学家甚至认为所有的对象都是必然的存在,因为在他们看来,必然存在是逻辑的真理,是最好的量化模态逻辑。(必然实存与量化模态逻辑之间的第一个现代联系见Barcan 1946。巴肯未从她的逻辑结果中得出任何形而上学的结论,但后来的作者,特别是威廉森2013年得出了。)
第二种从物模态涉及到事物的属性。与事物的实存一样,事物拥有属性也属于模态问题。如果说英语的莎莉说,“我本可能只会说法语”,那么几乎每个人都会认为这句话的真实性,并不亚于她可能不存在的说法。如果她所说的确实是真的,那么“说英语”是她或然地,或偶然地(更常见的词)具有的一种属性。此外,有些对象可能具有一些本质属性。如果某对象没有这一属性就不实存,则此对象是本质上有此属性的。
本质属性的例子往往是有争议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某个对象本质上拥有一个属性的最貌似合理的例子,仅仅和那个对象拥有这些属性的论点一样站得住脚。例如,如果莎莉是一个物理对象,就像物理主义者所假设的那样,那么他们进一步假设她本质上是一个物理对象是很合理的,但他们假设她是一个物理对象是否正确是有争议的。当然,关于二元论和作为非物理对象的属性,若作适当变动,也可以说同样的话。然而,看起来莎莉要么本质上是一个物理对象,要么本质上是一个非物理对象。许多人认为,假设(无论她是物理的还是非物理的)她本质上拥有“不是水煮蛋”的属性是合理的。
模态(从言和从物de dicto和de re)最有能力和影响力的论敌是W.V.Quine奎因,他有力地捍卫了以下两个论点。首先,从言模态只能从分析性的概念(在他看来是一个有问题的概念)来理解。第二,从物模态不能从分析性的角度来理解,因此根本不可能被理解。奎因对后一种说法展开论证,他提出了他认为是决定性的反例,来质疑那些认为本质属性有意义的理论。奎因论证道,如果从物模态说得通的话(1960:199-200),骑自行车的人必须本质上是两足行走的,因为“骑自行车的人是两足行走的”会被那些相信分析性的人看作是一个分析句子。但数学家却只偶然地是有两足行走的(在任何人看来,“数学家们是两足行走的”都不是分析性的)。然后,奎因接着问,一个既是数学家又是骑自行车的人呢?那个人似乎既在本质上两足行走,又只是偶然地两足行走。鉴于这一不一致,奎因由此认为从物模态是不融贯的。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