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存在优于仅仅理解中的存在”[St Anselm.转述]
“实存是一种完满”[笛卡尔Descartes.转述]
“存在是一逻辑的而非真实的谓词”[康德Kant.转述]
“存在是所有范畴中最贫瘠的、最抽象的。”[黑格尔Hegel.转述]
“对实存的肯定,在事实上仅仅是对数字零的否认”。[弗雷格Frege]
“共相并不实存,而是潜存或拥有存在”[罗素Russell.转述]
“去存在就是去成为约束变量的值”[奎因Quine]
此外,似乎有理由说,对“非存在”的探究,属于“存在本身”这一主题,因而属于形而上学。(这在梅农看来是不合理的,他希望将形而上学的主题限定在“现实”上,于是并不把他的对象论当作形而上学的理论。然而,根据本文所采用的形而上学概念,他所言的[转述]“谓项独立于存在”是典型形而上学的论题。)
“事物的第一因”和“不变的事物”这两个主题持续吸引着形而上学学者们,尽管现在看来它们与“存在本身”这个主题没有那么重要的联系。阿奎那五条论证中的前三条,在任何形而上学的定义中,都是形而上学的论证。另外,不存在第一因的论题,与无物不变的论题,都算作形而上学论题。因为在当前的形而上学概念中,否定某个形而上学的命题,也是形而上学命题。没有一个中世纪后的哲学家会如此表述:
我研究事物的第一因,因此我是一个做形而上学的学者。我的同事McZed博士否认存在任何第一因,因此她不是一个形而上学的学者,而是一个反形而上学的人。在她看来,形而上学就像占星术一样,是一门研究非存在主题的科学。
当代形而上学概念的这一特征,由萨特的一句话颇为贴切地来说明:
否认上帝的存在,莱布尼茨肯定上帝的存在,我并不认为自己比他更不像一个形而上学的学者。(1949:139)
当代意义上的反形而上学者,并不是一个否认构成形而上学主题对象的哲学家(例如早期哲学家可能说过的第一因,不变事物,共相,实质……),而是一个不认可探讨这些对象合法性的哲学家。
三个原初的主题——存在的本性、事物的第一因、不变事物——仍然是亚里士多德之后的形而上学家们的所考察的主题。而另一个主题占据了亚里士多德和他的后继者们之间的中间位置,我们可将这个主题称为:
2.2 存在的范畴与共相
我们人类把事物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别。我们常常假定,我们将事物分出的各个类别具有某种内在的统一性。在这方面,类别与严格字面意义上的集合不同。(在其他意义上二者也毫无疑问地有区别。例如,似乎看起来我们认为我们将事物分成的类——比如生物物种——在不同的时间由不同的成员组成。)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