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知识和辩护的来源
产生信念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也有如欲望、情感需求、歧视和偏见这样的心理因素。很明显,当信念源于它们时,即使信念是真的,也不能算作知识。真信念要算作知识,就必须来自我们有充分理由认为可靠的来源。这样的来源包括知觉、内省、记忆、推理和证言。我们对它们分别做一下简要地考察。
5.1 知觉
我们的知觉官能至少包括五种: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必须区分两种知觉体验:一种是知觉到 p(例如,看到杯种有咖啡、尝到咖啡是甜的),从它能推出 p 为真;一种是对我们来说似乎是p,但p可能是假的。让我们将后一种体验称为知觉的似乎体验(perceptual seemings)。做出这种区分的原因是:知觉体验是可错的。世界并不总是像我们知觉体验中显现的那样。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指称“p似乎如此”的知觉体验方式,其中p可能为假。这就是引入知觉似乎体验的作用。所以有些知觉似乎体验p是知觉到p的情况,有些则不是。当你看来桌子上似乎有一杯咖啡,并且事实上也确实有时,这两种状态是一致的。但是,如果你产生了幻觉,觉得桌子上似乎有个杯子,你就只是在知觉上似乎体验到p而没有知觉到p。
当我们关注获得外部对象知识的知觉过程的心理本质时,就会产生一系列关于知觉的知识论问题。根据直接实在论,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知识,因为我们可以直接知觉到这样的对象。例如,当你在桌子上看到一个西红柿,你所知觉到的就是西红柿本身。根据间接实在论,我们通过知觉到其他事物(即表象或感觉予料)获得外部对象的知识。间接实在论者会说,当你看到并知道桌子上有个西红柿时,你真正看到的不是西红柿本身,而是一种类似西红柿的感觉予料或其他这样的东西。
直接实在论者和间接实在论者对知觉知识的结构持有不同的看法。间接实在论者会说,我们通过对表征外部对象的感觉予料的知觉获得外部对象的知觉知识。感觉予料有一种特殊的状态:我们直接知道它们的样子。所以间接实在论者认为,只要知觉知识是基础性的,它就是感觉予料和其他心理状态的知识。外部对象的知识是间接的:他们是来源于我们的感觉予料的知识。其基本观点是:我们拥有外部世界的间接知识,因为我们可以拥有自身心灵的基础性知识。相反,直接实在论者认为,知觉经验可以让你拥有外部对象的直接的、基础性知识。[54]
我们认为自己的知觉能力是可靠的。但是我们如何知道它们是可靠的呢?对于外在主义者,这可能并不是什么挑战。如果使用可靠的能力对于知识是充分的,且通过可靠的能力我们获得 “我们的能力是可靠的”的信念,我们就知道我们的能力是可靠的。但即使是外在主义者也可能想知道,如何通过论证来证明我们的知觉能力是可靠的。似乎唯有通过记忆(通过回忆它们在过去的功能是否良好)才能获得关于我们知觉能力可靠性的知识。但我是否应该相信我的记忆,认为我回忆起来的那些知觉成功的片段就是事实上知觉成功的片段?如果我有资格用“是”回答这些问题,那么首先,我必须有理由认为我的记忆和知觉经验是可靠的。由此,似乎没有非循环的方式去论证知觉能力的可靠性。[55]
5.2 内省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