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把口才很好、身高2.26米、在NBA打了9年球、叶莉的丈夫等等这些属性统统剥离掉之后,姚明还剩下什么呢?也许有人会说,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篇》,还剩下作为载体的实体啊。可是这个光秃秃、赤裸裸的载体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你是不是脑子里空空如也,完全想不出它是什么样子?如果此时引入亚里士多德的形式/质料说,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这个赤裸裸的载体也即这个实体就是纯质料本身。当然,我要强调的是,这只是一个逻辑分析的结果,因为你甚至无法想象纯质料是什么样的。初生的婴儿虽然是个肉团一样的质料,但他也还是有五官和四肢的,换句话说,他也有形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纯质料;同理,采石场的大理石也不是纯质料,它也有一定的形式。所谓的纯质料,就是要剥离掉包括长、宽、高在内的所有属性,可是这样一来,就什么都不剩了。就像W. D.罗斯教授所指出的,赤裸裸的质料既无法独立存在,也没有个体性,它不是“这一个”,而这些特征都是《范畴篇》中的实体定义。所以,如果将所有的属性都剥离掉,分析到最后,你会发现,这个实体只可能是一个没有任何形式性的、作为纯质料的载体。但恰恰因为赤裸裸的纯质料不具备任何的规定性,所以它不符合实体的标准。这样一来,关于实体的思考就一头扎进了死胡同。(4)可以设想,在一个没有“笔”这个形式存在的世界,比如在原始人的世界,即便我们拿一支笔过去,它也不可能作为“笔”而存在。这还只是“笔”这一种形式不存在的情形,在原始人那里,笔不作为笔存在,却可以作为武器存在,但我们完全无法设想一个所有这些形式全都不存在的世界,尤其是善恶、真假、美丑这些根本形式。而实体其实就是世界上的一切形式的根本统一性,或者说善恶、真假、美丑这些方向性形式的总方向。在这个意义上说,一个没有实体的世界是完全不可设想的。(12)
在《形而上学》中,亚里士多德最终明确认为只有形式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实体。这意味着他放弃了《范畴篇》的结论,而且进一步意味着亚里士多德向柏拉图主义做了更大的让步,因为“形式”更接近于柏拉图所说的“理念”。(4)柏拉图确立的方式是寻找到理念的元素,即一和不定的二;而亚里士多德确立的方式是寻找到一个无质料的、永恒的、运动的实体,推动而不被推动,作为目的而推动,它产生了宇宙。(7)
亚里士多德基于可感实体是自然生成物的观点告诉我们,事物的本质恰恰就是事物在其自然生成的变化运动中所实现出来的自然本性。一个事物是怎么样的,这与它是怎样具体地生成和变化的有关;它在它现实的生成变化过程中所实现出来的它的自然功能,就是它的本质。一旦这样来审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本质就不再是一个抽象物、一个静止孤立的存在;相反,事物的本质是在其自然生成的运动过程中实现出来的,一个事物不是静止僵化地摆在那里,它总是在不断地实现着自己,而它的本质也就体现在它的这种自我实现过程之中。由此,亚里士多德就引入了潜能和现实的概念。这表明正是由于事物的本质寓于它自身的生成过程中,从而,它就有一个从潜能到现实的实现过程。当事物处于潜能状态时,事物尚缺乏它的本质规定性,不具备明确的形式,于是它就以质料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质料就是形式的潜在状态,它具有成为某种形式的可能,但是这种可能尚未实现出来。反过来,当事物处于现实状态时,事物就获得了它的本质规定性,具备了明确的形式,原本潜藏在质料中的那种成为某种形式的可能现在成为现实,从而形式就是质料的实现状态,它将潜藏在质料中的形式可能性实现了出来。由此,形式和质料之间的关系就不再是一种僵硬、对立的关系,仿佛一个机械地加到另一个之上。相反,在一种基于自然生成的关系中,形式就是质料,质料就是形式。当形式尚未实现出来的时候,形式就是质料;当质料自我实现自身的可能性时,质料就成为形式。形式是从质料中自然生长出来的,而不是被外加上去的。(4)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