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服从神圣的权威,现代人不再相信超越的或外在的权威,但他服从理性的权威:或像早期现代人那样接受理性的绝对裁决,或像后期现代人那样受制于理性的温柔狡计。问题的重点不是现代人服从还是拒绝权威,而是服从或拒绝何种权威,以及以何种方式服从或拒绝。福柯显然看到了现代性(后期现代性)与古典性(早期现代性)之间在断裂中的一致。笛卡尔哲学开启的现代性在从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到康德和黑格尔的大陆唯理论传统中、在从洛克以来的经验论传统中不断获得限定和明确化,神性逐步让位于人性,且人的知性之维明显优先于感性之维,因为人是心身分离的,而理性始终都在纯化感性。
在黑格尔之后的、梅洛-庞蒂哲学或许为其典型代表的后期现代哲学中,神性完全让位于人性,且人的感性开始突出于知性之上,因为人是身心统一体,无意识被认为是扩大的理性。自梅洛-庞蒂后期以来,现代性逐步被当代性所取代:以现代性(启蒙理性)反思为起点,各种当代法国哲学围绕意识形态物质性、话语物质性、文化物质性、自身技术、意识科学、自然主义为我们描述了一幅幅生动的当代性图景。
福柯著作从多个维度展示他关于现代性的反思,它们既有强烈的批判和反思特征,同时又体现了描述性和解释性的有效结合,从而为我们展示了当代哲学的当代性特征。不管承认与否,至少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法国哲学都没能绕开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形而上学与“后”形而上学、哲学与“非”哲学之争,而这些争论恰恰归属于当代性话题。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哲学不停地改变“当代”、“现在”或“今天”的地平线,但当代性却从来没有真正成为一个哲学话题。其实,只有伴随信息社会或消费社会的来临,能够涵摄独特的“时代精神”的当代性才可能诞生。当代性一方面与现代性相对,另一方面则是一个无论从内涵还是外延看,都比“后”现代性[27]更能够准确地把握消费社会或物质主义时代的精神状况的概念。
后期现代性放逐早期现代性的启蒙理想,弃用自由、解放、博爱、劳动创造财富、精神辩证法等宏大叙事,但面临着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张力:一方面是小理性主义取代了大理性主义,科学理性、尤其是技术理性越来越占据支配地位;另一方面,非理性主义应运而生,艺术不断地挑战科学的霸权。当代性可以消解科学与艺术、理性与非理性之争,因为科学唯物主义与文化唯物主义只不过是物质主义的不同形态而已。科学唯物主义源自于英美哲学接受了科学前沿的影响,并普遍接受物理主义主张,不再为二元论乃至唯心论保留任何地盘。文化唯物主义则源自于大陆哲学接受了文学艺术的影响,并赞同形式主义思潮[28]对于语言不及物性的极力渲染。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