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数中的0、∞和1是三个不加定义的基本元素。加法“+”和乘法“×”是实数遵循的两个不加定义的基本运算,基本元素0、∞和1通过这些运算可以产生新的元素。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和无理数,乃至可区分数和不可区分数,无一例外都是基本元素通过运算得到的。当然,这个运算也包括从基本运算衍生出的新运算,比如减法和除法。所有实数两两之间都有一种大小关系,也称为值关系,即小于“<”、大于“>”和等于“=”。有这种关系存在,所有实数就能保持一种内在的统一性。最关键的是第4条,实数对外具有某种适应性。
所谓适应性,就是能随着外在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讨论适应性需要引入一个外在的他者。我们将实数映射到一条直线上,让直线上的每一个点对应一个实数,正是为实数找了一个外在的他者。一个点与另一个点之间,单独看是完全没有差别的。但在直线上,每个点都有自己的相对位置,点与点之间是前后有序的,这种前后关系也称为序关系,正是借着这种序关系,点与点才得以区分。将实数一个一个地映射到这些点上,这些实数也就跟随这些点呈现出了序关系。可以说,这也是一种适应性的体现。
需要注意的是,实数呈现出了序关系,并不意味着实数本身就具有序关系,实数与实数之间只有一种基本关系,那就是大小关系。好比说,列车上的座位是固定有序的,对于坐在座位上的所有乘客,他们接受座位的规定和限制,确实会呈现出座位那样的序。但这个序不是乘客本身固有的,是临时的,一旦到站下车,他们就四散而去各回各家。
实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即小于“<”、大于“>”和等于“=”,与点之间的序关系,即前于“⊰”,后于“⊱”和序等于“[公式]”,这两种关系之间确实存在某种很强的对应。对于任意两个可区分数a和b,若a<b,则必有a⊰b;若a>b,则必有a⊱b;若a=b,则必有a[公式]b。并且反之亦然。以致于人们根本分不清哪个是值,哪个是序,以为大小关系就是序关系,序关系就是大小关系,大小关系是实数所固有的,便以为序关系也是实数所固有的。其实不然。
如果值序不分,那么我们就很难理解不可区分数。1=1+0,1是一个可区分数,1+0是一个不可区分数,它是紧跟在1之后的一个实数,在序关系上是1⊰1+0,而不是1[公式]1+0,这就打破了刚才说的那种强对应。将实数映射到点上,点具有序关系,实数接受点的约束,因此也呈现出了这样的序关系。如果认为这个序关系也是实数所固有,那就相当于乘客上车入座之后,就被固定在座位上了,座位的序成为乘客所固有的属性,到站了也不能离开座位下车,这等于剥夺了乘客的人身自由。认为序关系是实数所固有,就等于剥夺了实数的自由,同时也限制了我们对实数的理解和想象。我们应当剪除实数身上附加的各种性质,还实数以自由,也是还数学以自由。
理解了什么是序关系,也就理解了什么是连续性。点在直线上是前后相继一个挨着一个排列的,那么所有映射到这些点上的实数,也就相应地变成了前后相继一个挨着一个一个排列。“前后”说的是序关系,“一个挨着一个”说的就是连续性。两者在表述上略有不同,直线的连续性是任意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为一个点,而实数的连续性是任意相邻两个实数之间的距离为一个0。这些具有连续性的实数是仅限于放上了数轴的实数,难道还有没放上数轴的实数吗?——有:
1/2,2/4,3/6,4/8,…。
这列数中除了第一个1/2,后面的数都不在数轴上。难道它们不是实数吗?——当然是。有人说它们数值都相等,都是1/2,可以看作是同一个数。如果因为数值相等就看作同一个数的话,那么0=0+0,0是一个实数,0+0是紧挨着0的下一个实数,0是可区分数,0+0是不可区分数,它们数值相等,是同一个数,那就不会产生不可区分数的概念了,也就没有实数的连续性可言。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