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有人会说,这种无论某物本身就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实体,但加西亚的存在模型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走出悖论的道路。让我们后退一步,考虑所有缺乏确定性的事物。通过对这个集合的描述,我们提供了一个确定性,因此这个"集合"中的一切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因此,假设这是一个我们应该拒绝的矛盾[注13],我们现在知道这个集合中什么都没有。但现在我们有了一个"东西",这个东西(里)什么也不是!再者,这个"东西"是一个“什么”,因为它有一个确定性,是所有没有确定性的东西的集合。
我们将在附录中对此进行正式推导。我们希望所做的是理性地重构加西亚在肯定无论某物是某物的同时,又将无物定性为无论某物的原因。这是一个新颖的悖论,也是一个有点新颖的解决方案。并非完全新颖,因为"无论某物"与构成数学中标准集合论宇宙基础的"空集"有共通之处。但说它有点新颖,是因为标准的集合论要么只是通过公理断言空集的存在,要么就是用一个限制性的理解公理来证明空集的存在。在这两种情况下,外延公理都认为,如果两个集合有相同的元素,那么它们就是相同的,后来,外延公理被用来证明只有一个空集。
“无论某物”在几个方面与空集不同。首先,正常的推导对加西亚是否有效并不清楚,因为在他关于美的论述中,他允许事物或多或少是其本身。同样,加西亚的反还原论客体差分模型也与外延公理不一致,因此,我们并不清楚是否可以继续严格地确定存在着一个“无论某物”。正如脚注8所指出的,加西亚的计数模型(与吉奇-克劳特(Geach-Kraut)的个体化观点相同)可以说不再为“无论某物”提供序数性(ordinality)或基数性(cardinality)。
IV.结论
我们建立了什么?无论某物的重要性在于,它没有任何重要性。无所谓什么可以是废话,但也可以是马屁、小丑屎或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Donald Rumsfeld)。虽然无论某物可以是这个、那个或任何其他东西,但它们中的每一个都不是无论某物。我们还希望明确的是,尽管翻译可能是一项艰巨而不讨好的任务,但翻译很重要。一个人的整个世界都可能取决于一个短语的恰当翻译。如果我们对这个短语的阐释能够帮助首次接触加西亚的英语读者,同时也能够通过说明 no-matter-what——在其必要地缺少重要性这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以此来扩大读者群,那么我们在此就取得了成功。
Appendix
这里是“无论某物”存在的正式证明。与加西亚的主张类似的地方有 (1) 无限制(二阶!)理解公理(Comprehension Axiom)是"存在即被确定"这一主张的一种表述方式,(2)第13行(∀x(x∉a)),这是表达"无物是无论某物"的一种形式;(3)结论,第15行(∃y∀x(x∉y)),这是表达"无论某物是某物"的一种形式。以下是可能会引起争议的规则。
二阶理解:
当y是Φ[y]中唯一的自由变量时,∃x∀y(y∈x↔Φ[y])[注14]。
二阶存在性引入(∃2引入):
其中b是类型0的项,Φ[b]⊦↔P(P(b))。
二阶存在性消元(∃2消元):
当b是一个类型为0的项时,∃P(P(b))⊦R可以证明有一些Q不出现在P中,也不出现在∃P(P(b))所依据的任何假设中,从而Q(b)⊦R。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