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弦理论学家列奥纳德-苏斯金德(Leonard Susskind)提出了"黑洞互补性"(black hole complementarity)理论,为解决这一问题做出了杰出贡献。苏斯金德回到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他认为,根据观测视角的不同,有两种相互排斥的解释实际上同样适用于流向黑洞的信息。具体来说,如果我们看到有人掉进黑洞,我们会看到他们在黑洞的视界处减速并伸展,最终变成辐射;而掉进黑洞的人会穿过视界而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直到很晚才被摧毁。
黑洞互补性最终导致了"全像原理"(holographic principle),这是弦理论提出的解决信息悖论的方法,如今已极具影响力。全息图本质上是光与存储在二维胶片上的信息相互作用产生的三维投影。同样,全像原理本质上认为,黑洞投射出自身信息的三维全息图,这些信息存储在黑洞视界的二维表面区域。此外,全息图投射到哪个方向——水平面外侧还是内侧——仅仅取决于观察者的位置,而观察者则是重建信息的光源。
虽然全像原理巧妙地解决了信息悖论和测量问题,但它所依据的数学原理也只是通过括去(bracketing out)或抹去现实中明显的不确定性(如信息的位置)而起作用的。然而,我们看不到这种"剔除"的经验基础,只看到它通过不加批判地坚持西方古老的"物质内在被动性"假设,实现了形式化的数学预测。我们认为,黑洞互补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肯定物质内在的生成不确定性,而不是事先假定宇宙是由固定和有限的信息总量组成的,所有这些信息也必须有确定的物质位置。
因此,相比之下,我们认为更有说服力和更合理的观点是测量问题根本无法克服:不确定性和互补性本身就是根本性的。如果测量普朗克时空会产生微黑洞,这就意味着测量不仅是黑洞与时空之间的身份和关系的组成部分,也是普朗克极限的组成部分。此外,正如罗韦利等人所言,量子测量适用于所有相互作用,无论是否涉及人类。因此,与弦理论和环量子引力相反,我们认为普朗克极限(及其可能的微黑洞之海)并没有揭示出现实的一个预先存在的极限,而是让我们面对物质的根本不确定性、关系性和生成性。
IV.黑洞(新)唯物主义
这一阐述的一个关键含义是,物质现实不可能有任何绝对的、预先存在的限制,而我们对它的观察会保持不变或不受影响。量子场论的真空波动概念是重新思考"虚空"的一种方法,它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创造力的地方。我们尤其受到物理学家卡伦-巴拉德(Karen Barad)新唯物主义观点的启发,她认为这些量子波动生动地展现了物质固有的、创造性的本体论不确定性。此外,正如她明确指出的那样,她的论点“并不局限于小领域。恰恰相反,不确定性的游戏在本体论上先于尺度概念,更广义地说,先于空间和时间概念"。
我们同意巴拉德的论点,即物质的不确定性先于现实的所有尺度,因而也渗透于所有尺度。然而,虽然巴拉德已经结合量子力学和量子场论发展并讨论了这一解释,但据我们所知,她还没有在量子引力层面或结合黑洞直接对不确定性进行理论化。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