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 我们不可能避免给御宅族下定义的冲动,而且任何关于御宅族的论述都必然意味着某种定义。然而,在我看来,我们需要对御宅族的定义持更加谨慎和批判的态度。我所说的批判并不仅仅是指出某人是如何搞错定义的。我认为,我们还需要看看定义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是如何创造其对象的。因此,这不是一个对某人说“看,你对御宅族的定义不正确”的问题,而是一个考虑定义如何为讨论设定参数的问题。这一点对御宅族尤其重要,因为大众传媒在设定讨论参数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也许是最重要的角色。而大众传媒倾向于构建易于识别的类型。我们最终形成了一种御宅族类型学,它鼓励我们从非常幼稚的心理或行为角度来思考御宅族,并产生和接受刻板印象。这种类型化倾向也促使人类学和社会学在谈论御宅文化时大为简化。御宅族的定义往往是事先假定的,从未被公开质疑过,就好像我们都心照不宣地知道谁是御宅,什么是御宅。评论者往往把自己说成是御宅族,以证实自己的知识——他们把自己说成是土生土长的信息提供者。问题并不在于评论者希望将自己定位为御宅族,以御宅族为题材进行写作。问题在于,这种立场往往会使御宅族的定义显得不言自明,同时强化了人们的刻板印象。这种立场往往是为了防止或阻止人们对我们如何定义御宅族提出疑问,而不是邀请人们提出疑问。
PG: 我想强调一下标签问题。在媒体上流行的御宅族一词从一开始就带有贬义。1983年,中森明夫在《漫画ブリッコ》杂志特别增刊上发表了一篇为东京成人俱乐部撰写的文章《御宅的研究》,文中对他所认为的同人志粉丝在一次大会上的怪异行为表示震惊。在他看来,这些人使用otaku这种礼貌而略显陈旧的第二人称代词互相交谈,这让他们看起来很不合群。然后,中森开始用社会排斥者的常见形象——书呆子、怪人、胖孩子、妈宝等等——贬低这些粉丝。正如中森所说,你在学生时代就认识这些人,你在城里见过他们。他给这些人起名叫御宅族(otaku),这是一个方便、随意的标签,用来称呼那些他认为被社会排斥的人。《漫画ブリッコ》是一本亚文化杂志,其中包括戏仿类漫画,动漫迷们开始在这本杂志和其他专业杂志中想象一种共同的身份。中森的评论引起了强烈的反弹,在杂志的读者回复版块引发了一场争论,并产生了另外三篇关于御宅族的文章。尽管争论一直持续到1984年,编辑大塚英志最终还是取消了该专栏。他后来解释说,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把中森对御宅族一词的使用看作是个人形象宣传的一部分,是将自己定义为“新人类”或酷青年文化的一部分。大塚的结论是,御宅族一词正在成为进行中的“差异化游戏”(saika no gēmu)的一部分。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