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与阿尔都塞的作品相比,德勒兹和拉康的结构主义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的非马克思主义解读,这反过来又为结构主义本身的不同定义打开了空间。换言之,拉康和德勒兹的结构主义从一开始就是另一种结构主义,也被称为后结构主义,但在拉康变成了“超结构主义”,用米尔纳的话来说,6在德勒兹的《超理想主义(hyper-idealism)》一书中,7在这两种情况下,结构主义的悖论地位都意味着结构本身并不适合代表理论框架的整体性——引入了一个额外的元素,它产生了内部排斥。换言之,结构是缺乏的,或只能实现自己的关系或作为一个外部元素的产品。他的作品不可避免地提出了一个关于结构与其内在差异性之间关系的问题,在拉康的作品中,这种差异性是以主体的形式出现的,而在德勒兹的作品中,这种差异性被他定义为“非个人的奇点”。在德勒兹的作品中,结构与其差异性之间的关系首先体现在他对内在性的理解上。令人惊讶的是,德勒兹的内在性似乎是一个相当有争议的概念。一般来说,它被理解为德勒兹的批判和转向(后)康德-甚至(后)笛卡尔-哲学的代表性。尽管他们有不同之处,但他们都认同先验主体的预设,即使思想成为可能的条件。这些哲学的出发点是,如果对象应该被思考,那么思想本身必须位于理性的领域(作为真理的保证者),而不是位于感官的领域(通常可以欺骗)。换言之,如果理性能够接近真理,那么它就必须被视为先验的或外在的,与感觉或对象的内在有关。然而,作为列维R。布莱恩特强调,把德勒兹的哲学描述为反代表性,错误地暗示了内在与超越之间的矛盾。事实上,正如他所说,德勒兹的哲学,或者更准确地说,内在的本体论,并不是对所有其他表现哲学的批判或回应,因为它们是超越的,而是因为“它们还不够超越”。8换句话说,紧跟着布莱恩特的陈述,德勒兹的内在本体论可以说是超先验的。如果表象的哲学把主体和客体分离为最终的实体,那么德勒兹就把主体置换为客体本身,或者,更好的,就是客体,它超越了自身,变成了思想,变成了无形。这样一个宾语就是德勒兹所说的“事件”,它与动词的“不确定的不确定的”形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语言的事件”。9他把主语置换成宾语,或者更好地说,把主语和宾语的相互区别失败,是德勒兹哲学的基础。此外,它还为德勒兹的思想奠定了基础,德勒兹的思想依赖于对共同的形而上学对的颠覆——比如行动——思想;感性的-可理解的;复制——模仿,等等——变成两极不再可区分的形式;这样德勒兹就创造了“存在的唯一性”。
在拉康的语境中,上述结构和它的差异性之间的关系与弗洛伊德的压抑理论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与弗洛伊德所说的主要压抑(Urverdrängung)是分不开的与最常见的解读不同的是,压抑被解读为创伤引起的某种东西——作为出生时最初创伤的重复——最初压抑的定理把这幅图翻了个底朝天。正如Alenka Zupančič所说:
驱力的“主要压抑”标记或代表是从未有意识的东西,也从未是任何主观经验的一部分,但却构成了它的基础。通过联想压抑的逻辑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恰当压抑的逻辑,而原初压抑恰恰不是这个意义上的压抑。在它里面,通常与无意识相关的因果关系被颠倒了:不是因为一个与之相关的创伤经历,我们压抑了一个显着者,而是因为这个显着者被压抑了,我们可以体验一些创伤(而不仅仅是痛苦、沮丧等)和压抑它。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