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性、含混性以及知觉的在先性,这一切显示出同艺术的亲和。艺术,无论是最初的艺术还是今天的艺术,都离不开人的身体性操作,因为它首先是一门“手艺”。画家需要用手操作画笔,音乐家用手抚弄琴键或丝弦,雕塑家必须感觉到原材料在指端的硬度、线条和温度。感性经验在艺术中的首要地位无可置疑。在科学昌明的今天,任何科技手段仍然无法替代画家的亲“身”操作,任何精确的计算也无法帮助画家形成良好的“手感”,因为艺术的“艺术性”永远无法被人类的头脑识破。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有着精深的哲学和高超的科学,却并不妨碍这个古老的门类自拉斯科岩画以来一直拥有自己的一块领地,甚至,相比以上两者,它有时显得更加难以穷尽。尽管人们继“哲学的终结”之后开始谈论“艺术的终结”,梅洛-庞蒂却坚信:“世界或许持续千百年,对画家来说,只要它还存在,世界就仍有待于去画,它将结束但不会被完成。”[7]
总的说来,一方面,“感性学”能够概括梅洛-庞蒂一生对感知经验的探讨,从前期的“为知觉和被感知世界恢复地位”[8]到后期“恢复可感者的存在论地位”[9],梅洛-庞蒂的哲学从总体上体现为恢复感性之地位的一以贯之的努力。另一方面,他的哲学始终体现出对现代艺术(尤其是现代绘画、诗歌和小说)的一种亲近,这种亲近不仅表现在他的数篇艺术随笔,还体现在其主要哲学著作(如《知觉现象学》和《可见的和不可见的》)中――在那里,现代艺术家及其作品并非作为其哲学思考的例示,而是作为这种思考的对话者甚至启示者。因为相比古典艺术,现代艺术更加强调对知觉经验的忠实。从这个角度讲,“感性学”也能够概括梅洛-庞蒂的艺术哲学。
二
一般说来,梅洛-庞蒂的绘画美学的核心文本主要包括《塞尚的疑惑》、《间接的语言和沉默之声》以及《眼与心》[10]。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三篇文章尽管篇幅不长,但容量不小;并且,它们都处在梅氏著作的醒目位置:前两篇文章分别处于文集《意义与无意义》和《符号》的首篇,而《眼与心》独立成册,是他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著作,因此,这些作品代表了梅洛-庞蒂的美学思想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面貌。可以说,梅洛-庞蒂的绘画美学在他的哲学总体中拥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因此,选择从梅洛-庞蒂的绘画随笔切入梅氏哲学,应该说是一条便利的近路。原因有二:一方面,梅洛-庞蒂的绘画随笔代表作恰好处于其思想演进的前、中、后三个时期,在时间坐标上有着天然的标志性;另一方面,这些绘画随笔中出现的问题始终伴随着梅洛-庞蒂的哲学思考,这种关系甚至越来越紧密,直到视觉问题和哲学问题最终合流。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