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 Brassier
Deleveling: Against ‘Flat Ontologies’
我今天要展示的是对所谓 “平本体论(flat ontology) ”信条的批判性讨论。所谓 “平本体论 ”的信条。平本体论这一说法有着复杂的谱系。它最初是作为贬义词在科学经验主义哲学家罗伊-巴斯卡尔(Roy Bhaskar)1975 年出版的《科学的现实主义理论》(A Realist Theory of Science)一书中提出的。到 20 世纪 90 年代末,它开始在有关德勒兹和瓜塔里的作品的讨论中获得积极意义。但它只是在 曼努尔·德兰达( Manual De Landa)于 2002 年出版了的关于德勒兹的著作《内在科学与潜在哲学(Intensive Science and Virtual Philosophy.)》之后才得到广泛传播。最近,“物导向本体论 ”和 “新唯物主义 ”的拥护者也开始使用它。我今天要讨论的正是这些理论家对它的使用。
我将首先解释列维-布莱恩特(Levi Bryant)提出的平本体论 “四论点”。布莱恩特是 物导向本体论——格拉汉姆-哈曼(Graham Harman)创立的学派——的支持者。在其 2010 年的著作《物的民主》(The Democracy of Objects)中布赖恩特用以下四个论点概括了平本体论:
论点 1:“首先,由于所有客体的分裂特性,平本体论拒绝任何超越性的或在场的本体论,这种本体论将一种实体赋予作为所有其他实体的起源的特权,以及完全向自身呈现(present)的特权。”
论点 2:“第二,[......]世界或宇宙并不存在。[......][这里]不存在将所有其他物体聚集在一个单一、和谐的统一体中的超级物体(super-object)”。
论点 3:“第三,继哈曼之后,平本体论拒绝赋予主体-客体、人类-世界的关系以特权,使得其作为 (a) 一种在类型上不同于其他对象间关系的形而上学关系;(b) 拒绝将主客体关系视为隐含的关系。拒绝把主客体关系视为隐含地包含在每一种形式的客体与客体的关系之中”。其基本思想是,与笛卡尔、康德和其他将认识论置于本体论之前的哲学家不同,平本体论并不从协商认知进入世界的条件开始。它一开始就把人类与世界的关系,即我们的认知通往事物的关系,简单地视为世界中的另一个事物,也就是对象间的关系。它拒绝这样的说法——这些认识论或认知关系都被铭刻在所有对象化中,因此我们对对象所说或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反映或编码了某种概念的或实践的交易(transaction)。
论点 4:"平本体论认为,所有实体都在平等的本体论基础上,任何实体,无论其人造的还是自然的,符号的还是物理的,都不比其他物体拥有更高的本体论尊严。虽然有些物体对其所属集体的影响可能确实比其他物体更大,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物体比其他物体更真实。实存(Existence)或存在是二元对立的,即某物要么是(is),要么不是(is not) "【1】。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