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ζ零点很容易解释,比如对于所有的负偶数(-2,-4,-6……),ζ函数都等于零。这些零点被称为平凡零点,它们并非黎曼所感兴趣的。他在意的是那些被称为非平凡零点的零点。
图片
黎曼认为所有非平凡零点都位于临界线处。
黎曼证明了,在一个实部s在0到1之间的临界带区域内,ζ函数存在无穷多个非平凡零点。1859年,他发表了一篇开创性的论文,在论文中正式提出:在临界带内,ζ函数的所有非平凡零点都位于一条临界线上,也就是在复平面上s的实部等于1/2的地方。
这便是数学家们至今仍无法证明的黎曼猜想。
上世纪40年代确立的界
直至今日,已经有多达10¹³多个ζ函数的非平凡零点被检验过,而且它们的实部的确都位于等于1/2的直线上。但这并不能作为证明黎曼猜想的有效证据。数学家只需找到一个反例,就能驳斥黎曼猜想。因此,数学家们一直在试图证明,在实部等于1/2的这条直线之外,没有其他零点。
然而,这是非常难以证明的。于是,他们转而证明,在这条直线之外,ζ函数的非平凡零点非常罕见——罕见到最多只有N个。当他们将N减少到0时,就证明了黎曼猜想。只可惜,这只不过是另一条崎岖异常的道路。
在20世纪40年代,数学家Albert Ingham建立了实部不等于1/2的非平凡零点个数的上界:他表示在实部为[0.75, 1],虚部不超过y的区间内,最多有y3/5+c个零点,其中c是0到9之间的常数。在接下来的80多年来,这一结果几乎没有得到改善。数学家们至今仍将这一上界作为参照。
大约十年前,Maynard开始思考如何改进Ingham对这些特殊零的估计,但都收效甚微。直到2020年初,他意识到或许数学领域的另一个工具可以帮上忙,那就是调和分析。
Maynard遇到了和分析领域的专家Guth。在断断续续的几年时间里,Guth做了许多尝试后,才发现调和分析在这个问题上似乎也爱莫能助。但他并没有停止思考这个问题,他尝试了一些新的方法,并将他的方法与Maynard的方法相结合。最终,他们迎来了突破。
问题的转化
首先,他们将问题转换成另一个问题:如果一个零点的实部不是1/2,那么在一个名为狄利克雷多项式的函数会输出一个非常大的值。因此,证明黎曼猜想很少有反例,就等同于证明狄利克雷多项式不能太频繁地产生大值。
接着,他们进行了另一项“转换”工作。他们先是使用狄利克雷多项式来建立一个矩阵。矩阵可以通过“作用于”一个向量(具有长度和方向)而产生另一个向量。这种过程通常会改变原始向量的长度和方向。
但是,有一些向量是特殊的,当这些特殊向量经过一个矩阵的“作用”时,它们只改变长度而不改变方向。这些被称为本征向量,它们的长度变化可以用所谓的本征值来衡量。
如此一来,Guth和Maynard就将问题改写为求矩阵的最大本征值。如果能够证明最大的本征值不会太大,他们就完成了证明。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使用了一个公式,这个公式给了他们一个复杂的求和,他们所做的就是设法使这个求和中的正负值能尽可能相互抵消。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