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所有的 cordates 都是 cordates 。
• (6) 所有的 cordates 都是 renates 。
根据我们的假设,这两句话都是正确的。此外,从指称论的角度来看, (5) 和 (6) 是相同:它们的区别仅在于用「renates」替换了「cordates」,且这些表达式具有相同的指称(因为它们所代表的是相同的对象-真值函数)。
不过,直觉上 (5) 和 (6) 之间的含义依然有着清晰的差异,这些句子在某种意义上似乎表达着不同的东西。前者似乎表达的是一种平凡、无聊的想法,即「每一个有心脏的生物都是有心脏的生物」,而后者则表达了一种非平凡、可能富含信息的主张,即「每一个有心脏的生物都有一个肾脏」。这表明 (5) 和 (6) 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差异,而我们的指称论并未捕获这一差异。
同类的例子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任何一对指称相同但直觉上含义不同的表达式构造出来,如,「Clark Kent」和「超人」,或者「晨星」(即启明星)和「暮星」(即长庚星)。
这似乎较弱地论证了指称论的不完备性,它依赖于关于 (5) 、 (6) 这样的句子的相对信息丰度的直觉。但在将 句5 和 句6 嵌入到更复杂的句子中时,这样的论断可以变得更为有力:
• (7) 约翰相信所有的 cordates 都是 cordates 。
• (8) 约翰相信所有的 cordates 都是 renates 。
(7) 和 (8) 的区别只在于最后一个词,正如上文所述——这些表达式具有相同的指称。尽管如此,(7) 和 (8) 的真值似乎有着清晰的不同:可能有人知道所有的有心脏的动物都有心脏,而同时不知道是否所有有心脏的动物都有肾脏。但是,这意味着表达式的指称甚至不能搞不定我们引入它时所期望完成的工作——不能解释这些表达式对确定(其所处的)句子的真值的贡献。(当然,人们可能仍然认为,在一类简单句中,表达式的指称能解释表达式对句子真值的贡献。)如果我们想要根据表达式的性质解释 (7) 和 (8) 的真值何以不同,那么表达式就必须具有某种不同于真值的值、具有某种超越于指称的含义。
(7) 和 (8) 被称为信念归属 ——因为它们将信念归于主体。信念归属是 命题态度归属 的一种,其它类型的则比如知识归属、欲望归属或判断归属。接下来我们将会清楚地看到,命题态度归属在近来的语义学争论中非常重要。 (7) 和 (8) 就是这之所以重要的原因之一。因为这些句子有着不同真值——尽管它们仅仅是末尾的一个词不同,而且这些词有着相同的指称。这时我们说 (7) 和 (8) 包含一个 非外延 的语境。粗略地说,这个语境指的是句子中的这样一个“位置”:可以通过用相同指称的词取代该位置的词来改变句子的真值。(它们被称为「非外延语境」因为「外延」是「指称」的另一个说法)。
通过替换整个句子,我们可以给出对指称论之不完全性的另一个类似的论据。指称理论为句子的次句级(subsentential)表达式指定的值是为了解释它们对句子真值的贡献;但对于完整的句子,对它们所指定的则只是「真」或「假」。考虑如下这对句子:
• (9) 玛丽相信奥巴马是美国总统
• (10) 玛丽相信约翰基是新西兰总理
这两个带下划线的句子都是正确的,从而 (9) 和 (10) 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在保持指称相同的条件下替换了表达式(即带下划线的句子)。然而, (9) 和 (10) 在真值上可能存在明显差异。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