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拉鲁埃的抽象模式是清晰明了的,比那些哲学家试图冒充具体化实例的模糊抽象要具体得多。换句话说,哲学家们并不知道非哲学对哲学的作用,也就没有评估非哲学价值的标准。在非哲学中,激进的公理抽象所产生的,不是一个可以让人赞同或反对的体系或学说,而是一种内在的方法论,而这种方法论对哲学的作用至今无人能够评价。因此,归根结底,非哲学只能从它能做什么的角度加以衡量。而现在还没有人知道非哲学能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
拉鲁埃尔的作品目录拉鲁埃尔将他的作品分为三个时期:哲学I、哲学II和哲学III。哲学I(1971-81)可以称为拉鲁埃尔形成时期,即他的哲学学徒期。向非哲学的转变始于《哲学II》(1981-95)。然而,就拉鲁埃尔本人而言,直到《哲学III》(1995年至今),非哲学才真正开始。哲学与差异。Éssai sur lʼontologie de Ravaisson[现象与差异:关于Ravaisson本体论的论文],Klinskieck,巴黎,1971年。机器文本。《文本机器:写作的解构与性欲》,Seuil,巴黎,1976年。尼采对海德格尔的批判。《尼采与海德格尔:尼采政治论纲》,派奥特,巴黎,1977年。《写作的衰落》,奥贝尔-弗拉马里翁,巴黎,1997年。《超越权力原则》,派亚特,巴黎,1978年。《哲学II:少数派原则》,奥贝尔,巴黎,1981年。《普通人传记》。《普通人传记:权威与少数群体》,奥比尔,巴黎,1985年。《差异哲学》。引言批评[差异哲学:批判性引言],PUF,巴黎,1986年。哲学与非哲学[哲学与非哲学家],马尔达加,列日/布鲁塞尔,1989年。《作为一个:向哲学家解释的非哲学》,奥贝尔,巴黎,1991年。《身份理论》。Fractalitégénéralisée et philosophie artificielle[身份理论:广义分形与艺术哲学],PUF,巴黎,1992年。《哲学家理论III》。《人类科学》、《民主》、《非心理分析》[陌生人理论:人类科学、民主、非心理分析],Kimé,巴黎,1995年。《非哲学原理》,PUF,巴黎,1996年。《陌生人的伦理学:反人类罪》,Kimé,巴黎,2000年。《非马克思主义导论》,PUF,巴黎,《基督的未来》。《未来的基督:异端的教训》,《流亡》,巴黎,2002年。
参考文献:
1. 本文仅作翻译,不代表译者立场.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