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进一步,还有完全一样的词在不同语境下解读不同的问题:
• 猫坐在垫子上,因为它很冷。
• 猫坐在垫子上,因为它很暖和。
前一句和后一句中的「它」似乎应该统一翻译,但是实际上我们会根据语境分别理解。哪怕我们采用了动态谓词逻辑(Dynamic Predicate Logic),允许 x 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出现在单独的语句中,并且根据特定的规则指向前面的某个对象,这也无法解释这里的情况。
并不是说逻辑没有用,而是说,如果数学模型建错了,数字算得儿再对也没有用。驾~
回到条件句的问题上。
最简单的条件句看上去是实质蕴含,但是实际上是形如「所有 S 都是 P」形式的「对于任意的 x,如果 x 是 S,那么 x 是 P」,或者说,按照我的翻译「对于任意的 x,((并非 x 是 S),或者 x 是 P)」。
它之所以简单,是因为它不涉及可能世界,或者说,这里的可能性都能用简单的文恩图解决。
比如说,「如果 x 是正方形,那么 x 是四边形」并不会引发那种傻逼的问题,如:如果 x 不是正方形怎么办?如果 x 已经是四边形了那又怎么办?对比下述两种不同情境下的「反驳」:
• 「如果明天不下雨,我们就上体育课。」——但是老师,天气预报已经说了明天下雨了,你说这个耍猴儿呢?
• 「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在课室里上语文。」——难道明天不下雨你就不上语文了吗?楽。
在思考简单的数学问题的时候,因为它们不涉及现实空间的变化,所以我们脑子里简单清晰地画出了两个圆,比如,一个对应正方形,一个对应四边形,前者落于后者中,所以这个条件句是真的。——这是外延的角度。
而另一方面,从内涵的角度上来说,我们可以想象一些同时是狗牌和钩子的玩意儿,比如说,正方形 这个钩子上直接或者间接地挂着诸如 四条边、四个等边、四个等角、四个直角、菱形、平行四边形、四边形、几何图形、多边形 ……这样的狗牌,而 四边形这个钩子就比较不幸了,上面只有 四条边、几何图形、多边形 这些狗牌。并且实际上正方形在某种意义上,之所以挂着 四条边、几何图形、多边形 这些狗牌就是借助 四边形这个 即是钩子同时也是狗牌的玩意儿 挂起来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说 正方形⊃ 四边形(取 包含 的意思)。基于狗牌。
当然,我也不知道 super set 的符号被用来干这件事是不是有这方面的考量,但是问题不大。而如果一个人采用的是外延的思维,那么用 subset 来表达实质蕴含也不是不行,反正自己不要把自己绕晕就行了。
而从外延视角来说,两个圆 A 和 B 的差就构成了A ⊃ B 的反例。也就是说, A\B 的部分就是使得「如果 x 是 A,那么 x 是 B」不成立的部分,比如说「如果 x 是菱形,那么 x 是正方形」的反例就是那些不是正方形的菱形,也即 A\B 中的元素。
这种玩意儿构成了某种「典范」。这个 典范条件句 有两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拥有一个 x 去联系前后句,
第二个特征是这个陈述非常素。不涉及对于世界的变动,而只涉及分类和标签。
违背第一个条件的情况下,我们会陷入不相干的困境,而这也是发展 相干逻辑 的动机。
比如说,哪怕依旧是片面孤立静止的数学问题,我们也其实不太喜欢下面这个条件句:
如果所有圆都是四边形,那么所有三角形都是四边形。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