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关于否定的问题就是过于强烈,很多时候否定比「并非如此这般:」表达了更加强烈的内容,可能是情感,可能是语义。比如说,「我不喜欢他」往往表达了超过「并非:我喜欢他」的含义。当然,最简单的例子还是 SEP 和 SAP 并不是单纯的二分,而 SIP 和 SOP 也不是矛盾。
这些问题当然不仅仅停留在命题的层面上,如果我们拆开句子结构,引入谓词,那么会遇到更多问题。不如说,上述空名问题实际上就出在「法国国王」这个空名上。
已知当今法国国王不存在,考虑下述三个句子:
• 当今法国国王参加了这次晚宴。
• 当今法国国王没有参加这次晚宴。
• 这次晚宴上没有当今法国国王。
这三句话里面,前两句很奇怪,因为我们在谈论一个不存在的对象,它们表面上是逻辑矛盾,但是实际上都是 not even wrong。而第三句话从某些翻译上来说和第二句应该是等价的,但是因为「主题」(subject)这个虚无缥缈的玩意儿变了,于是语感上来说就没有那么病了。(当然这里的语感本身就是一种可以扯皮的东西,你可以认为这个地方的主题根本不是「晚宴」)
但是一般来说,第二句和第三句拥有相同的逻辑形式,如果用A(x,y) 表示 x 出席了 y,那么三句话的翻译之中,按理说都是因为包含了一个空名 x 而导致整句失败,但是实际上似乎这不足以捕捉上面那种微妙的语感区别。
而另一个有名的困难则是代词的解释困难。
如果我们把 「ta」理解成 x,那么「有一个中国人在巴黎生活。ta 喜欢红酒。」
似乎应该翻译成:∃x∈ 中国人
( (x)∧ (x) )
这种翻译方式(把「一个 X」翻译成特定的存在结构,然后用 x 去指称)在处理一些别的语句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实际上,前面已经有问题了,注意句号的断开导致实际上的直观翻译是∃x∈ 中国人, (x)∧ (x) ,第一个存在量词仅仅管到 ∧ 的左侧,而右侧的 「喜欢红酒 (x)」 中的 x 是不受约束的)
比如说,驴!
每个有一头驴的农夫都打它。
你无法用「存在」去捕获这个「驴」,而实际上一个合乎我们想要表达含义的翻译具有形式:
∀x:F∀y:D(O(x,y) ⊃ B(x,y))
对于任意的农民 x,对于任意的驴 y,((并非:x 拥有 y),或者, x 打 y)。
——炸了。
当然,或许有一些逻辑系统会试图照常翻译,但是用一些别的语义来处理∃ 或者 ∧ 然后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个时候那个系统中的 ∧ 和经典逻辑中的 ∧ 就不是一个东西了。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