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句话说,物理事物各个部分之间的邻接关系,或者说,事物或事件之间的次序关系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好象在相对论之前发展起来的“微分几何”中,有一种被称做“黎曼空间”的数学空间,它把空间分成各种相邻的小块空间,各种不同的小块空间之间有无数的连接方式。也就是说,相邻的空间也就是分开的空间。这种多维度几何学对多维度空间的探讨产生于19 世纪中叶,它尤其使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得以成立。黎曼空间和相对论空间发现各种空间事件或相邻事件连接的方式的多种可能性对20 世纪的科学、哲学、艺术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比如毕加索的立体画“画”出了在三维透视空间看不见的现象,他同时画出一个裸体妇女腹部中央的肚脐和她臀部中央的沟缝;还有电影最基本的拍摄技巧即镜头连接或蒙太奇也是一种开放式的非连续的空间连接。
马克思主义哲学说,时间与空间是物质存在的方式。但是从相对论立场,这句话即是对的也是错的,如果对它做牛顿式的理解就是错的,但如果做上述相对论的设想就是对的。这种设想甚至会走到与我们理解的唯物主义相反的方向。我们可以把这条思路一直追溯到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都认为物体、物质的粒子的构成与几种基本的几何图形有关,也就是说,把物质的组成归结为数学结构或者几何形体。
后来近代天文学家开普勒又做了进一步的尝试,认为可以用数学或几何形体解释宇宙的构成,用现代科学语言,这叫做对宇宙给出数学模型。再后来,科学家安培假设,化学分子是由相同的一些原子在空间中排列而成的,排列成具有对称性的几何图形。到了20 世纪中期,量子力学的代表人物海森伯进一步说,各种基本粒子的形成,都是仿照基本的数学结构而构成的,这将更接近于柏拉图的观点。海森伯还下结论说,“对于现代科学来说,最初是形式,是数学模型而不是物质的东西⋯⋯原子唯物论的新近发展,使它离开前人的唯物论哲学的基本假设更远了。”[2]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关系就在于肯定———物质、事件是由它们的形状、形式以及物质和事件构成要素之间各种不同的连接、排列关系、连接顺序决定的。就构成空间的要素而言,空间要素的数量决定了空间不同的层次,比如一个平面只能是二维的,只有“前后左右”的观念,没有“上下”观念。如果一定要在二维的平面上画出具有三维立体效果的图画,往往真正画出的是一种“不可能的图形”,因为它在三维空间中没有对应物。换句话说,仅仅在较低维度空间产生的想象,往往不能对应较高维度空间里的真实对象。举一个并不完全恰当的例子,每一个汉字都是由若干笔画,按照一定的布置组成的,或者说,每个汉字都能分解成若干笔画,但是反过来却不一定。并不是任意的一种笔画布置都对应于一个真实的汉字。
一个没有见过任何汉字的外国人,也可以划出点、横、竖、撇、捺之类的道道,但是他写不出一个正确的汉字。当他随意用一些笔画拼凑出一个自以为是的汉字时,就很容易出现“不可能的汉字”。这也是以上产生“不可能的图形”的道理。我们进一步展开想,这里有非常复杂有趣而且重要的问题:
首先,在不同历史时代,人类可能是在不同的空间维度思考问题,人们很难从较低维度空间想象较高维度空间,如果一定去这样想,往往就会犯错误。比如人们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认为真正的空间只能是三维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却指出,空间也可以被认为是四维的,即把时间也算作空间的一个维度;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它涉及到哲学和科学上有关可能性与不可能性,意义与无意义,界限与超越界限的问题。换句话说,这些名词都是相对的,是相对不同的空间层次和精神层次,每个层次的意义和情趣都不相同;最后,真理是相对的,或者说“可能性”是相对的。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