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何难以察觉自己的错误,甚至不会怀疑自己是错误的?个体并不会执行自己认为错误的策略,并且个体的认知是绝对的,所以不将个体自我抽象并独立出来,对个体自我的否定只会产生自我冲突。在对自我的构建过程中,自我的感知十分重要。但需要说明,自我感知不意味着对个体只有正向意义。能够在认知中投射自我的个体常会产生自我怀疑,自我怀疑意味着存在冲突,存在并未确定的决策策略,在其消除前一定会产生自我冲突。所以自我感知是可以使个体感受到痛苦的。如果个体感受到自我冲突,感受到内心(认知)的痛苦,则意味着自我与意识间并不匹配,存在矛盾。此时能够做的,要么改变自我认知,修正认知的问题;要么改变意识,使用自我修正欲望。而这个痛苦的过程,即是自我及自我认知重建的过程,也是自我冲突解决的过程。修正自我的过程,是一个痛苦、漫长、艰辛、孤独的过程,也是号称成长的过程。外力难以介入,拯救自己的人,只有自己。每个个体都会有自身的生存(自我)困境。
认知与欲望
首先说明,认知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概念,在人类个体的身上,一定存在认知。认知由自我能力承载,自我能力与意识能力一样,是天生的,本能的,认知也同样。认知内容的塑造,才是后天培养形成的。并且,认知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理智,认知也由欲望产生。
从认知的形成上来说,个体认知具有绝对性,即规则与对错只由个体掌握。外部视角可以评价个体行为,但个体的认知内容与判断规则,其它个体无从掌握,也便无法评判此个体的规则与行为间的关联度,而无法评判对错,只能够评价行为对外部的影响。也因此对个体的心理活动及认知,至少在个体维度,没有评判标准。举一个极端的例子,一个极端变态的杀人狂魔被法律判处死刑,所有人都表达了对结果的认同。但在杀人狂魔的心里,他一定会认为自己错了吗?另一个正向的例子是《老人与海》,老头拖着马林鱼的骨架回到了家,单从事实上看他的捕鱼工作再一次失败了。但是倔强的老人才不会认输,也藉由此海鸣威喊出了此文的主旨,“可以被消灭,但不会被打败”。个体认知的价值规则,即为其自身的认知内容,价值规则无法在个体层面建立标准。同时也因个体认知的绝对性与无限制性,产生了各种各样合理的不合理的认知,千差万别,无法统一。但这恰恰是个体认知的特点与形式,是需要正视的。
个体认知的产生
如上所述,在个体层面无法评判其认知规则,所以本节使用共性视角总结认知中的共性。
在并未对认知形成共识的当下,个体间共性依然存在。即本文一直在强调的生物性。自我与认知因生命而形成,自然的由生物性构建,自我认知在有限的掌控自身。但人类对自身认知的构成并无多么深刻的认识,所以绝大多数的人类生命,仍在使用并未自知的生物性,指导自身的各项反应与行为。如本文所有关于生物性的论述,人类的罪恶与困境,皆由此而起。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