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并不是无用的,至少它安慰了许许多多来了又走了的生命过客。在无法改变的离去面前,留下了许多希望与期盼。但是他仍然改变不了我终将离开的事实。
这世上如果有神迹,为什么要创造出生命这样,如此的想活下去,却又不得不死亡的东西呢?为什么把如此多的悲伤与无奈留给我们呢?如果这世上真的有神迹,为什么不为人创造一个只有幸福与快乐的世界呢?为什么不把人性中只留下善良与美好呢?是因为他做不到吗?还是神也死了?!信仰并没未给人带来改变。
先对读者说声抱歉,并没有使人难过的意愿。只是真相,让人难以接受。顺着这样的思维轨迹,我们只能接受,生命是孤独的,偶然的,是在一个我们还未看清的世界中,不知原因产生的。是由我们自己所感知与认知的,切切实实的存在。
除了鬼神、宗教,人类还有另一种关于自身存在形式的解说。笼统的说,即为形而上学。形而上学重视人的精神性,并认为精神是绝对的。但绝对精神似乎进入了误区。使用实证立场,绝对精神无法证明,并且没有证据表明精神可以转移。从当今的科技视角来看,绝对精神忽略了太多的切实存在。当然绝对精神仍然具有精神性的意义,只是因为精神而忽略现实存在,并不是人类应该走的路。
解释人类存在,似乎只有一种方式了。对哲学有所理解的读者或已发现,本文与唯物主义具有相似的立场,似乎是以唯物主义为发源,那么暂以唯物主义立场展开罢。但实际上,本文认为唯物主义忽略了精神性,后续章节将会进行说明。
本章基于生命的目的——存活与繁殖,并最终走向死亡的过程,归纳人的生物性及人类所独有的特殊能力精神性,尝试探讨其形成过程与基础性质。
人类是什么?
在人类寻找到真相之前,人类便已存在。甚至说起来,人类这个词也是人造的概念。当然,这个词属于十分基础性的词汇,通常情况下不需要解释,人人皆晓。只是刨根问底的话,似乎并没有十分确定的定义。从词义上讲,“人”是词根。“类”字更好解释,对相同事物的归纳。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把一类事物,提取出共性,然后归纳为一种类别。类,即相似,衍生为相似属性事物的集合。那么人类,也就是“人”的集合。如果可以解释清楚“人”,“人类”的含义似乎不言自明。“人”与“人类”,是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以下就以个体存在为发源,尝试解读人为何意。
现代生物学已经把人类正式划归了动物界,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接受唯物主义教育的中国人对此已几无异议。只是仍需要再做声明,本章中生物一词并不直接来源于生物学,而是指更泛化的,活着的生命。即使不使用生物学概念,人们对于自身的理解,也同样属于生命,即活着的东西。在现代科学如生物学到来之前,人类曾自诩万物之灵,不屑与无智的动物为伍,但对于活着与死亡,却与动物无分。正如两千年前司马迁说过的“人固有一死”一样,人们对于自己的认识,并不仅仅来源于生物学,同样来源于对自身对存在的体会与总结。正如本文对于生命的定义,生命的唯一目的,即为活着并繁衍。因生物学以探究生命为目的,与本文关于人类的观点有契合之处,故借用生物一词,与生命不做严格区分。
依据生命基本目的与人的特殊性,人的基础属性可归纳为两个类别:生物性与精神性。生物性即为了生存与繁殖所具备的基础属性,另一方面,生物性也是限制。精神性后续会进行更精确的定义与讲述。为使读者不至在开篇有过多困惑,此处使用近似意的精神性代替。
对于人的生物性这一说法,许多人应该并不陌生,只是,生物性代表着什么?让我们从最基础之处讲起。
人类的生物性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