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在《九章集》中,如在《奥义书》中一样,有三种模式描写最终证悟。
第一种模式是“回归自我”。“回归向自我,也即回归向至道”,“跻升向自我之内的至道”,“彻知自我者亦知他之所由自”,“在另一意义上,我们所真正希求的是我们自己”。《奥义书》中与此平行的表达有:“智者希获永生,返观内视,看见内自我”,“智者循观,看见彼在自我内,永恒解脱属于这样的智者,而不属于别人”。
第二种模式是“与神合一”。这种描写模式在《九章集》中由μετá,σúν或与格构成,在语言上可以暗示“二者”合一。如,“ν κεíνν καì ο δúο与它成为一,不是二”,“κκεíνσυγγενóμενον与它融合”,“τν κε συνουσíαν在彼处相合”,“νσαν τà δúο二者合一”,“τà δúο ν γíνεται二者成为一”。这对应于上文所引《奥义书》中“与它合并”(yojana)的表达类型。另外《奥义书》中与此平行的表达还有:“如同净水注入净水,仍旧不改本来,同样,乔达摩之子,智者的自我亦不改”,“与大梵合一”。
第三种模式是“你就是神”。这种表达方式,如在《奥义书》中一样,比第二种表达方式少见。如,“θεòνγενóμενον,μãλλονδ ντα成为神,毋宁说即是神”,“ο ονλλο γενóμενο καì ο κ α τó好似成为另一个,不是他自己(止观者)”。这对应于上文所引《奥义书》中“成为它”(tattvabhāva)的表达模式。另外还可引证《奥义书》:“你是大梵。”
这三种模式并不代表三种平行的可能性,而是描述了同一个过程:在第一个模式中,从内在(immanent)的角度看本原,本原可谓“我”;在第三个模式中,从客观、超越(transcendent)的角度看本原,本原对止观者而言可谓“它”。当描写回归内在本原时,普罗提诺使用第一种描写模式。当涉及个体灵魂与客观、超越本原的关系时,他使用第二种描写模式。极致的描写模式是第三种,写出了止观之识最终完全就成为止观对境太一。
澄清过证悟的模式之后,我们现在来看,所谓太一在止观上的“有”指什么,也就是,灵魂如何由于与太一合一而给予太一肯定的描述,如,是它(κε νó στι VI7,34,29)。一般分析《九章集》与神合一问题时,会集中在VI7,VI9两文。但是,描写灵魂与努斯合一的V8,11其实将问题的层次最鲜明地展现出来。我们会以分析这一节开始,将问题的层次和结构彻底阐明,之后再以之为框架,拓展到其他段落,分析努斯与太一的合一。
i [1-7]①我们中不能反观自己
的人,在被彼神提携、使止观对境现前以便观看之后,使自己现前,观看彼神的美化的摩象。②即使这摩象是美的,但舍离这摩象,③与彼神合一,不再零散,他就同时是一和万有,与寂静呈现的彼神共在。他能多久、愿多久,便与彼神共在多久。
[7—9]如果他转向二,当他还ii 是澄净的时,他接续在彼神之后,他可以重新以那种方式呈现于彼神,如果他重新皈转向彼神。
[9—12]通过这一皈转,他获得如下:①首先,他感知自己,只
iii
要他还 彼神; ②当他踊向他拥有大全,在舍离了自我感由于害怕与彼神相异,也归接为一,继续停留在那里。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