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通约的概念适用于(除其他外)对常规科学不同时期的理论进行比较。库恩认为,如果两种理论是不可通约的,那么它们就不能通过进行比较而判断其中一种理论在认识论上优于另一种理论,因为正常科学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 “范式”(对现象的符号表征symbolic representations of the phenomena、形而上学信仰metaphysical beliefs、价值观values和解决问题的技术problem solving techniques的承诺)。因此,不同时期的常规科学中的科学家一般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标准,通过 “充满理论 “的认知来体验世界,最重要的是对库恩(1983)来说,他们的术语的意义本身就存在差异。通过 “理论负载theory laden”的认知来体验不同的世界,最重要的是,对于库恩(Kuhn,1983)来说,他们的术语的意义是不同的。这是意义整体主义meaning holism或语境主义的contextualism一个版本,根据这个版本,一个术语或概念的意义是由它与一个范式中的其他术语或概念的联系所穷尽的。the meaning of a term or concept is exhausted by its connections to others within a paradigm.
库恩与范式变化相关联的观念、概念和语言的变化,也助长了他的世界变化world change概念,这进一步扩大了历史主义方法与实在论的对比。库恩认为,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在科学革命之后,科学家们生活在一个不同的世界里。这是在《结构》([1962]1970:111、121、150)中的一个著名的隐语,但他(2000:264)后来又赋予它一个新康德式的转折:范式的功能是为了创造科学现象的现实create the reality of scientific phenomena,从而使科学家能够与这个现实接触。根据这样的观点,似乎不仅术语的意义,而且术语的参照物也受到范式边界的制约。因此,反映了与新康德逻辑经验主义的有趣的平行关系,科学家所研究的、人们可能对其有所了解的超越范式的世界paradigm-transcendent world的观念,并没有明显的认知内容。在这一图景上,经验现实是由科学范式来结构化structured 的,这与实在论对一个心灵独立世界的知识的承诺相冲突。
4.3 社会建构主义Social Constructivism
科学哲学的历史转向historical turn及其对科学实践的强调,其结果之一是注重复杂的社会互动,这种互动不可避免地围绕着科学知识的产生并注入其中。专家、学生和公众之间的关系,个人和机构之间的合作和竞争,以及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成为研究科学的方法的主题,即科学知识社会学sociology of scientific knowledge,或SSK。尽管在理论上,从社会学角度研究科学的承诺可以被解释为对实在论持中立态度(Lewens 2005; cf. Kochan 2010),但在实践中,SSK所启发的大多数科学描述都是隐含或明确的反现实主义。这种反实在论在实践中源于一种常见的说法,即一旦人们认识到社会因素(将其作为上述各种互动和情境的总称)在科学知识生产中的作用,对某种形式的 “社会建构主义 “的哲学承诺就不可避免,而后一种承诺与实在论的各个方面不一致。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