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在《理想国》第8卷中按照德性高低顺序描述了一系列政体。第一种是他提倡的,由哲人王来统治,最后的一种是最坏的僭主政治。柏拉图认为,正如后来的阿克顿勋爵所说:“权力倾向于腐败,绝对的权力会彻底地腐败。”权力被集中在一个人手中,对权力的恣意行使就会产生极大的危害。
在中间状态的几种政体中,次于哲人王统治的是精英统治。哲人王统治是贵族统治,这里的贵族(aristocrat)并非现在所说的一种世袭的社会阶层,而是应该理解成贤能(meritocrat)统治者,指的是在才智上和德性上最优秀的公民。如果诸种德性在各个等级的公民身上都能恰当得表现出来,城邦就会是快乐的。护卫者有智慧,辅助者有勇气,所有人都节制,如此政体就会是正义的。城邦就会充满和谐,这是城邦与个人之间类比的关键点,因为一个人如果达到了内在的和谐,他也会同样有德性。
贵族统治与精英统治之间的区别在于,理想城邦中,统治者不仅仅是专家,而且是有德性的专家。他们的专长不仅限于政事和实务,而且深知善的本质。
如果统治者不够明智,城邦就会堕落为勋阀政体。在现代语中,这个词是指由某个最低财产标准以上的人们来统治。但在柏拉图的用法中,他指的是追求荣耀、军功和地位的人来统治。对这些东西的渴望会导致人们把善与善的外在表现混淆,人们会错误地把财富和名声当作最大的善。在勋阀统治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内部敌对,从而导致混乱。
勋阀政治很容易就变为寡头政治。在柏拉图笔下,是指由富人来统治穷人(现在是指由少数人来统治多数人)。因为勋阀会积累财富,追求舒适与奢靡的生活,认为财富比德性更重要。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结果就是民主制。对柏拉图来说,这是个坏词,由于对自由(勋阀和寡头因为大量的财富而有自由,为所欲为)的嫉妒,民众为了夺取寡头的财富而联合起来反对寡头,以及寡头制定的法律、违反法律的权利。于是紧随而来的就是无政府状态,这种自由不是自由,而是恣意妄为。因为一般大众的特性是无知、自私、偏见、嫉妒和敌对。无政府状态很快就会让一位强人介入来回复秩序。因为无政府状态从根本上不得人心,所以人们一开始会热烈欢迎这位僭主,但僭主一旦掌权,想要推翻他就很难了,人们会陷入最坏的境地,生活在僭主统治中。《理想国》是柏拉图哲学的一个高峰,得出了关于好人和好城邦的观点。
而要走进柏拉图这个哲学体系的另一条路径,是要理解他所引入的一个类比。柏拉图用这个类比来说明,当人在理解世界和生活时,人所处的境况是怎样的。《理想国》第7卷中的洞穴比喻(Allegory of the Cage)是说,我们像囚徒一样被关在洞穴里,还被绑着,只能看到洞穴的后墙。在我们背后,在我们和离开洞穴的通道之间,是一团火。关押我们的人手举着东西在我们和火堆之间走来走去,在洞穴的后墙上投下影子。我们看到的就是影子。如果我们被松绑,就会看到火和走来走去的看守们,就会明白影子的来源。但如果我们被放出洞穴,看到阳光,最后看到太阳,我们就会认识万物如其真正所是。
《美诺篇》非常重要,这篇对话结束了早期苏格拉底式对话疑难未决的状态,柏拉图在《美诺篇》中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他提出了哲学需要回答的共同问题,这些问题按照排序,需要倒序回答,这些根本问题包括:何种生活是正确的,何种社会是最好的,什么是知识?我们如何获得知识?实在的本质是什么?这些问题相互联系,整个哲学都在提供不同的路径来处理柏拉图提出的这一系列问题。因此阿尔弗雷德·诺斯·怀海特(与伯特兰·罗素合写《数学原理》的那位数学家和哲学家)说:“哲学就是对柏拉图的注脚。”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