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勒兹在电影书籍中继续“借用”皮尔士术语。 在法语版《电影1》的序言中,德勒兹将他的电影研究描述为“一种分类学,对图像和符号进行分类的尝试”(1986,xiv)。为此,他采用皮尔士的“第一性”、“第二性”和“第三性”类型学作为图像类型分析的框架,并将其与柏格森对“电影”图像原始技术所提出的绵延时间概念的批评相结合。在《创造进化论》的第四章中,柏格森谴责了思想的“电影机制”,这种机制是在屏幕向我们展示一系列“不动的视图”时出现的。对于柏格森来说,理智以一系列静止图像来构想运动的空间化倾向,使思想与“直觉”的高级方法疏远了,如果心灵要认识到持续时间本身的真实特征,以及作为本体论生成本质的虚拟连续性,就必须努力运用直觉。 对于柏格森来说,“被置于静止物旁边的静止物永远不会等同于运动”(bergson 2011, 157)。德勒兹在电影书籍中的目的是展示柏格森不仅误解了电影充分概念化“现实的流动部分”的潜力,而且还展示了他如何预期电影在成像真实绵延时间方面的潜力(deleuze 1986,3)。德勒兹试图解释电影符号如何不仅给出“运动影像”,而且还产生“时间影像”作为真实持续时间的直观概念。 为此,他认为,超越“运动-影像”的“时间-影像”的电影发明符合柏格森先前在物质和记忆中提供的本体论。
在这种背景下,德勒兹在皮尔士的三方符号学中发现了一个符号关系分类系统,适合柏格森的图像本体论(see peirce 1998, 267)。通过定义如何根据现象的“第一性”、“第二性”和“第三性”的性质来认识现象,皮尔士在“图像及其组合的基础上,而不是作为已经是语言的决定因素的函数”来构思符号(deleuze 1989,30)。首先,这需要一种符合柏格森对“图像”和“身体”的等同性的唯物主义取向。 其次,意义证明了思想的关系连续性,因为在被思想时,一个符号与另一个表示它的图像(或符号)相连。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