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研究人员开创了我们可以称之为“文化可变性”的社会建构主义思潮,与不同文化中情感在几个基本方面存在差异的论点有关。这些差异已经在情绪词典(如,Russell 1991;Wierzbicka 1999)和情绪诊断特征(如,Mesquita & Frijda 1992;Mesquita & Parkinson 即将出版)方面得到了证实。
与动机传统更密切相关的社会建构主义的一部分是“社会角色”的一部分,与这样一个论点有关,即情绪通过其社会功能来履行它们应被视为行为或角色而不是激情(例如,Solomon 1976 and Averill 1990关于“激情的神话”)。让-保罗·萨特(1939[1948])可以被认为是第一个提出情绪作为社会角色的一般性理论,尽管有些特殊,这一观点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由哲学家(例如,harré 1986,Armon-Jones 1986),心理学家(例如,Averill 1980)和人类学家(例如,Lutz 1988)发展而来。最近,Parkinson (1995,2008,2009),Parkinson,Fischer和 Manstead(2005),Griffiths(2004),Mesquita和Boiger(2014)和Van Kleef (2016)已经清楚地表达了复杂的社会建构主义的解释,从演化论的解释中增加了社会建构主义的传统主题。
9近代哲学中的动机传统
9.1态度与动机理论:情绪作为态度与动机状态
在当代情绪哲学中有两种主要的动机传统。由Deonna和Teroni(2012,2015)阐述的现象学版本,假定情绪是行动准备的感觉。Scarantino(2014,2015)阐述的非现象学版本将情绪确定为行动准备状态的原因,这种状态可能被感觉到,也可能不被感觉到。两种版本都认为情绪的基本方面是它激励情绪表达者行动的方式。
Deonna和Teroni认为判断主义和感知情绪理论都犯了一个错误,即从内容而不是态度或模式来识别情绪。正如 Searle(1979:48)所指出的,“所有意向状态都是由心理模式中具有表征性的内容组成的”。例如,信念和欲望是不同的心理模式或态度,它们各自都有一个内容,即被一个命题捕捉到的信念或渴望。
如果情绪是一种特殊的判断或感知,那么它们与其他类型的判断或感知的区别不在于态度,而仅仅在于内容——我们表达情绪时被判断或感知的东西。此外,情绪本身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内容,而不在于态度,因为没有特定的态度,如愤怒、羞耻、内疚等,而是对不同内容的共同态度——判断态度或感知态度。Deonna和 Teroni(2015)认为,这种方法不仅没有捕捉到情绪之间的区别,也没有捕捉到情绪作为动机状态的特殊之处。
作为替代,他们提出了情绪的态度理论。根据这种观点,对老虎的恐惧既不是判断,也不是感觉眼前有什么危险,而是对有老虎这一内容采取一种把它当作危险的态度。Deonna和Teroni继续说道,赋予情绪态度内容的是它们的认知基础,即通过感知、想象、推理等(例如,感知有一只老虎)来认知有一只老虎的内容的方式。
但是什么样的态度才是构成情绪而不是判断或感知的态度呢?Deonna和 Teroni认为情绪态度本质上是感觉身体准备行动的体验。例如,对狗的恐惧相当于“对狗的危险体验”,因为它是“一种身体准备逃避的体验”(Deonna & Teroni,2015:303)。同样,对一个人的愤怒“是一种攻击性的体验,因为它包括一个人的身体准备报复的体验”(2015:303)。因此,情绪是行动准备状态的感知态度,不能简化为非情绪态度,并且具体到每种情绪(对态度理论的批判,见 Rossi & Tappolet即将出版的)。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