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rne and Hilbert (2011)提供了一个颜色倾向主义的详细考察,他们强调,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他们认为这些形式中的一些可以同时逃避循环论和现象学问题,McGinn强调了这一点,部分原因是他们在现象学上不同意他的观点。他们对这一理论有不同的批评: 认为接受这一理论没有充分的理由。他们认为,接受这一观点的最佳理由取决于一种高度难以置信的感知理论。
最后,倾向主义的另一个困难,正如它被标准地表达的那样,是Hardin(1988/1993,2004)强调的那个。随着我们对色觉知识的不断增长,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来看,指定正常的观察者和标准的观察条件变得越来越困难,除了任意的方式,任意。可以肯定的是,挑选一些观察者和一些观察条件作为特殊情况是有传统原因的,但是我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想象这些变化。而对于正常的观察者,我们发现事实上,就目前情况来看,有能力的颜色感知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正如我们将在接下来的章节中看到的,这些考虑已经导致Cohen修改了标准的倾向性描述,以支持“更普遍的”颜色关系主义理论,一种将倾向性相对化到感知者群体和观察条件类型的理论。
2.5 颜色关系主义
近代颜色哲学最重要的发展之一是激进的关系主义颜色观的出现。Averill (1992)提出了一种关于颜色的观点,这种观点涉及到对标准配置位置的强烈修改。他提出了两个论点反对物理主义和倾向主义的说法,这两种说法依赖于提出困难的问题,因为它们依赖于正常的观察者和标准的观察条件。在他们的位置,他提供了一个解释,根据这些颜色的物体是关系属性。在解释时,他要求我们:
假设“黄色”被认为是一个关系术语,有两个被抑制的论点位置,一个论点将人口作为值,并将任何黄色的实例与人口的正常观察者联系起来,另一个将环境作为值,并将任何黄色的实例与环境的最佳观察条件联系起来。(Averill 1992:555)
Cohen(2004,2009)持有类似的立场,虽然他提出了一个更普遍的论点。对Cohen来说,颜色关系主义是形而上学的论点,认为颜色是一种特定的关系属性——与感知者和观看环境有关。根据颜色关系论,没有蓝色、红色、黄色、橙色等属性。更准确地说,没有诸如蓝色单纯化器、红色单纯化器等属性。取而代之的是关系属性: 环境中为感知者 A 的蓝色属性 C1,环境中为感知者 B 的红色属性 C2,环境中为感知者 D 的黄色属性 C3,等等。
Cohen叙述的核心是一个论点,他称之为他的“Master Argument”。这个争论取决于指出事物看起来有多大程度的颜色,不同的视觉条件,不同类别的感知者和不同类型的动物。简而言之,它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之上的: 在很多情况下,事物看起来都有不同的方式,要么是在不同的观察条件下对同一个主题,要么是在相同的条件下对不同的主题。
然后接下来的关键问题是: 我们能否在这些感知变体中选择一个,这些变体应该被视为真实地表现了物体的颜色(这意味着其他变体错误地表现了物体的颜色) ?正是这个问题,Cohen认为,很难想象一个充满动机的,有原则的,非问题乞求的答案,从而导致Master Argument的公式化。他认为,鉴于没有充分动机的理由挑出任何单一变体(以牺牲其他变体为代价) ,对变体进行全基督教式的调和比只支持其中一个变体的无动机规定更可取。他总结道: 实现这种明显不相容的变体之间的普世调和的最佳方式是将它们视为不同参数的不同值相对化的结果(Cohen 2009:24)。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