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洛克注意到词义变化的现象对于感觉主义(sensualism)来说是一项支持性证据。很多语词本代表具体可感的行为动作,后来转变为对更加抽象的理念的指称。我们的词汇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一种隐喻(metaphorical)概念。后来的莱布尼茨也对于可感事物和不可感事物之间的平行性有发表过见解。康德对此也表示同意,评论道,语言的这种符号象征功能值得更深入的研究。因此,根据洛克、莱布尼茨和康德,隐喻不只是一种语义偏离现象,而实际上就像现代语义学重新指出的那样,是语言和思维的一种普遍特征。
莱布尼茨和符号知识的传统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强调了思考对符号使用的依赖性,认为思考可以不通过语词,但不能不通过符号进行。他认为“all our reasoning is nothing but a process of connecting and substituting characters which may be words or other signs or images”。这一观点后来被称之为cognitio symbolica(symbolic knowledge,符号知识),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莱布尼茨认为复杂对象或概念的知识或认知总是符号象征性的,也就是通过符号作为中介来完成的。他评论道:
even if the characters are arbitrary, still the use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m has something that is not arbitrary - viz. a certain proportionality between the characters and the things, and the relations among different characters expressing the same things. This proportion or rel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truth.
cognitio symbolica的概念为其后来的科学普遍语言(characteristica universalis)和语言哲学奠定了认识论基础。他认为语言是人类心灵的镜子,分析语词的signification能够使我们最大程度认识理性。
Christian Wolff(1679-1754)及其学派接受了符号知识的理论,并使其成为德国启蒙运动的认识论主要议题之一。在这一传统中,对普遍意义上的符号的使用(包括语言作为其一种特定情况)被视为为高阶智力行为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手段。需要指出的是,18世纪的这些学者并没有致力于发明一个符号系统用于获得普遍知识,而只是在进行一种研究符号系统的普遍科学。Wolff的追随者Georg Bernhard Bilfinger(1693-1750)建议用Ars semantica来命名这种在他看来被忽视的科学,其主要议题在于各种普遍意义上的符号的知识,包括语言符号的发明、正确使用和评价。Johann Heinrich Lambert(1728-1777)可谓是最早填补这一学科空缺的人,其所发表的Semiotik, oder die Lehre von der Bezeichnung der Gedanken und Dinge (Semiotics, or the doctrine of the signification of thoughts and things)以莱布尼茨的组合性原则为指导思想。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