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因果关系。由外部主义引起的另一个争论涉及因果解释中广泛内容的合法性。大多数哲学家同意Davidson (1980)的观点,即信念和欲望在行为的因果解释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这如何与外部主义相协调。这个问题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有人提出,对行为的因果解释应该只对我们身体的内在属性有吸引力,这些属性描述了我们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事情(Stich 1983)。但外部主义认为,心智内容是由因果、社会或历史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在空间上和时间上超越了身体。这似乎意味着,广泛的心智内容不能因果相关,因为它们的关系性质。
有两种主要的策略可以证明宽泛的心智内容可以合理地进入因果解释。第一种策略是认为内容广泛的心智状态的因果效应来源于相应的内部状态的因果效应。举一个非智力因素的例子,我们常说蚊子叮咬会引起肿胀,尽管蚊子叮咬是一种关系性质。然而,这种方法的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是,为什么它没有表明广泛的内容毕竟不是因果关系,因为是内部成分(皮肤瘙痒,肿胀的皮肤干扰)做了所有的因果工作。维护广泛内容的解释相关性的另一种方法是确定其独特的解释作用,而不是寄生在内部属性的因果效力上。例如,根据 Dretske (1988) ,当我喝水的意图导致我举杯时,作为因果解释对象的行为不是一个单独的事件,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一个内部状态引起一些身体运动。Dretske认为,我的意图的广泛内容起着因果作用,因为它提供了内部大脑状态如何被招募来引起身体运动的结构性解释。Williamson (2000)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解释作用的广泛内容。他认为它们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个人的心智状态和他在不远的将来的行为之间的联系,因为我们的行为通常涉及到与环境的复杂的相互作用。(有关进一步讨论,请参阅关于心智因果关系的条目)。
5 扩展心智
扩展心智这个表达是由Clark和Chalmers(1998)提出的,但是本质上相同的观点已经被多种名称所取代,包括“积极的外部主义”,“扩展认知”Clark和Chalmers(1998) ,“载体外部主义”(Hurley 1998) ,“环境主义”(Rowlands 1999) ,和“认知整合”(Menary 2007)。虽然这种命名的多样性本身并不重要,但重要的是(a)区分扩展心智与其他可能与之混淆的观点,以及(b)捕捉可能被归类为扩展心智版本的观点的显着内部多样性。然而,首先,总体思路需要明确(见2010年纪念活动主题论文集,正反两方面)。
心智内容不是自由漂浮的。只要有心智内容的地方,就有某种东西拥有它——一种内容的载体。心智状态(信念、欲望、希望和恐惧等)是内容载体的自然候选者。心智行为(相信、渴望、希望、恐惧等)也是如此。作为一个粗略的、最初的近似,扩展心智是这样一种观点,即并非所有的心理状态或行为都完全位于那些相信、渴望、希望、恐惧等等的人的内部。相反,一些心智状态或行为部分地由位于拥有它们的个体的生物边界之外的因素(例如,结构、过程)构成。因此,扩展心智不同于内容外部主义,不仅在于它是关于心智载体而不是心智内容,而且在于它致力于外部位置的主张而不仅仅是外部个性化。如果扩展心智是真实的,那么一些内容的载体并不完全位于拥有它们的个体的生物边界之内。相反,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位于这些边界之外的因素构成的,或者说是由这些因素构成的。
在这种形式的外部主义的背景下,状态和行为的区别是一个重要的区别,扩展心智的总体概念可以通过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发展,这取决于我们把内容的载体看作是状态还是行为。将内容的载体视为状态,会导致扩展心智的状态导向版本。将这些载体视为行为,会导致一种过程导向的替代方案。
5.1 状态导向的扩展心智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