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充实
如果按照这样的解释,则充盈的含义又需要依靠充实的含义来澄明。 但是,这个语词的含义也不固定,而是多有变化。因此,仅仅根据“充实”概念并不足以理解“充盈” 一词的含义。
比如,胡塞尔也曾用“意向”的概念来解释充实的含义。他说:“与瞄向的活动形象相符的是作为相关物的射中(Erzielen)的活动(发射与击中)。与此完全相同,与某些作为’意向’的行为(如判断意向、欲求意向)相符合的是另一些作为’射中’或’充实’(Erftillungen)的行为。 因此,这个形象的说法完全适合于第一种行为;但’充实'也是行为,即也是'意向’,尽管它们(至少一般说来)已经不再是那个较为狭窄的、 指明一个相应充实的意义上的意向。”这里面的说法也表明,“充实”和“意向” 一样都是多义的。
其中:
意向一词即可以具有下面含义:
其一,意向就是单纯的 “瞄准”,它不关心是否“射中”的问题。
其二,意向既包括“瞄准”也包括“射中”,即意向本身即包含着“意向到”的意思。
其三,作为“瞄准”意义上的意向,是每个意识行为都具有的特征,即意识总要朝向自己的意向对象。
相应地,充实概念也应该具有这样多层次的含义。
概括起来,“充实”概念主要具有以下几种含义:
第一,与失实相对的充实。某个意向在一种被给予的直观中得到充实。
第二,与空的意向相对的充实。
第三,现实的充实都是不完美的充实,与之相对的是理想的充实,即完美的充实。完满的充实应该是这样的:“不仅所有被展示的东西都已被意指,而且所有被意指的东西都得到了展示。”所谓被展示的东西,即在一种直观的目光中所显现出来的东西;所谓被意指即是在一种意向的目光中,所有被期待和等待充实的东西。即便是一种等待充实的意向,它同样应该具有自己的质料,因为它只能携带着自己的质料去意向,即便这仅仅是“意识的”质料。对于充实的最简洁的说法,就是想象的和看到的相一致,看到的与期待的相符合。在经验世界中,这种符合也许是容易的,但对于现象学的严格追求来说,充盈是不可能的,完满的充实也是一个无限的系列。比如,我看见了一座漂亮房子的侧面,我意向它的全部,它的内外、上下,它的结构,以及它的设计等,但是可以直观到它的总体吗?显然不能。尽管经过多次直观,及通过对此物的长期的了解,被给予的对象不断增加,越来越多地获得关于这座漂亮房子的知识,但我永远不可能了解它的全部。
“失实”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充实,胡塞尔称之为“消极的充实”。 在某种条件下,原来意向的对象以一种存在争执的方式被直观所反驳。但这种反驳,不是意见之间的或命题之间的证实与反驳,而是意识活动间的对比结果。“失实”所描述的是这样一种活动,即在现实直观中所展示的内容,与意识所期待的内容不一致。而对于意识期待来说,它是一个意向活动,且携带着自己的质料,由于意义赋予的关联,相当于意向对象的本质部分。
就其本义而言,“充实”即意味着某种期待的满足,因此,充实的含义必然是在两个意向行为之间展开和存在。那么,有没有一种意向活动, 它有自己的意向并且进行自我的充实,即所谓的“看见即是”呢?胡塞尔的“纯粹直观”也许可以满足这样的条件,但它仅仅是一种理想的直观,现实的直观都是不完美的。就此而言,胡塞尔所说的“含义意向的充实过程也就是认识的过程”,无疑具有深刻的意义。认识总是不完善的,充实总需要持久的努力。
三、意识行为的结构与立义形式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