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自身在用具体的外在的感性形式如形成一定的书写文字或口头表达时,所表达的内容在本身上不准确,并且是十分模糊的。这是自然语言中自身的极限,但是外在语言的定义也恰恰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寻找的普遍的客观的判断,因为一切的知识在以外在的感性形式下而确立,这也因此就符合了概念中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实际上,外在语言的模糊性和不准确性在根本上因为语言自身以外在的感性形式而表达的。其过程之中必然会丧失其丰富的内在体悟。
虽然说这样的感受往往被归结为内在心灵的感受,这样一个感性意志的范畴其实在根源上,但是其内在的语言判断是这样一个感性体验的基础。就比如说A要表达他在某时某地所进行的实践活动,但是这样一个丰富的经验体验很难以外在的语言去表现,这是因为外在的语言作为一个客观性的事物,它本身就有需要依赖于范畴的构建,但是范畴自身能够完整的表现出主体内在的体验就是一个问题,而这样一个问题就自然使得外在的语言总不能表达出主题的真实的体验。也就是说,对一个事实的描述,也就是说,从一个特定的逻辑空间之中进行一个事实的描述,在根本上是通过语言的范畴而构建的[5],而这样一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外在语言的定义,外在语言本身就需要范畴与范畴之间的积累范畴与范畴之间的明确,也体现出来主体的立场观点以及事实的主观性的还原。
但是外在的语言虽然是通过范畴来构建的,但是在根本上他是对内在语言判断的还原。内在语言的还原实际上在内容上可以说就是事物处于一个具体的逻辑空间之中,用其外在的语言去进行描述,但是这样一个逻辑空间的描述,有一个先天的条件就是内在语言的判断,这样一个判断就是该事物与其诸多事物在一个确定的逻辑空间之中,以确定的方式进行。也就是说,看似是个人的经验似的体验是一种不可言说的体悟,但是在根本上他有这样一个前提就是这样一个内在语言的判断即"确定有此事"。如果说不存在这样一个确定的内在判断,那么一切将是真正的虚无缥缈,不可言说。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说我在语言的定义只是一个表达和交流的工具,但是在核心上,外在语言定义的工具性就决定了他一定是服务于主体的内在语言判断。这也因此本文将这样一个客观的依赖于具体的物质活动的语言,称之为"外在语言的定义"(definition of external language),也就是说,他的工具性就依赖于外在语言的定义,也因为定义的本身就表达出来了,其该是我的确定性,但是这样一个确定性只是现象上的确定性还没有进入到其最基础的原则,而这样一个基础的原则就是建立在主体的内在的语言的判断,而这个判断所强调的就是该事物的"确有"。
那么这就涉及到最基础的原则,就是对内在语言的分析。对于内在语言来说,它的本身是不具备外在的物质性的客观的语言,拥有具体的表达形式以及行文逻辑。因为他是潜在的对思维的影响,他是以思维的方式而反映的。也就是说,内在的语言的判断实际上就是人们日常对感性事物的一种潜在的表明:确有此物。实际上,这样一个现象就是内在语言作用,因为内在的语言就是人本身确定"事物确有"的一个形式。虽然说它不是物质上的根据,但是他却是根据的内在形式。作为一个形式而言,他不是一个外在的固定的形式,而是一个无处不在的潜意识。甚至来说康德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最后归到了心灵上对时空的处理关系[6],实际上就隐含着内在语言的一个判断,这样一个判断不同于外在的概念是范畴上的界定,而是一种感性的确定性,因为确定的本身是一种内容的命题,但是这样一个内容失去了命题的形式将毫无意义。
对于内在语言来说,他是以语言的架构的思维方式而体现,而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包含着内容的命题而定义。因为具体的包含着内容的命题是外在语言上的定义,而不是内在语言的判断。内在语言判断是在根本上反映着主体看世界的角度。
㈢内在语言的判断与人自身的感知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