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理想国”
圣多玛斯重新诠释了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完善的共和国城邦的模型,用来证明当时的封建等级制度是合理并且符合古典思想的。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将古希腊的四种基础德性(四殊德)运用在共和国的等级结构上。而德性这个概念的意思就是人类灵魂本质的实现。四种基础德性是:明智,正义,勇敢,节制。
柏拉图通过一种身体部位和基础德性的类比,提出了一个完善稳定的共和国的雏形,一个共和国的有机体。
人的头部-类比于明智-类比于哲学家统治阶层(哲学家-王)。
人的胸部-类比于勇敢-类比于武士阶层(护卫着)。
人的腹部-类比于节制-类比于生产者,商人,农民。(最重要的节制是服从统治者 389E,下等人的欲望被少数优秀人的智慧和欲望统治431D。)
而最后一个德性:“正义”则被看作平衡和维护整个共和国合理运作的形式/灵魂。在这里,正义被诠释为:不同阶层的个体在自身阶层的限制中,合理完成这个阶层给予你的职责。比如武士保卫城邦,农民种田,每个阶层安分守己。(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适合他天性的职务。433A)
而不正义的城邦,就是每个阶层不居本位,试图去做本不属于这个阶层分内的事情。比如一群农民因为自身的私欲,试图推翻哲学王的统治。这就是不正义。
而这些人类是怎么被分配放置在各自的阶层中去的呢?是通过整个城邦机构的社会性抚养,孩子离开父母从小被送进学校集体教育,通过他们各自的智力和体能,各自的能力被分配到适合自身的阶层中去。
这就是共和国合理的形式。这种思想后来和斯多亚派的“宇宙城邦”的概念结合,所谓的宇宙城邦,就是当罗马帝国扩张,建立了一个普世政权后,原本小国寡民的概念已经不适合一个普世帝国,因此就需要将正义城邦的理念扩展到整个帝国的范围,使得每个帝国的公民都对这个世界城邦负责。
柏拉图的共和国的概念,以及斯多亚派的“宇宙城邦”的概念,最后被继承西罗马帝国普世理念的天主教会吸收从而形成了当时的政治理念:一个封建等级制度的世界城邦。
虽然中世纪的政治结构是双轨制,教会制度和世俗制度,但是总体还是相似的等级结构:
教宗,教权阶级和皇帝是最高等级,代表了天主的统治,并且作为宇宙帝国有机体的理智。
各地的领主,贵族,骑士是宇宙帝国的武士阶级,是保护基督教城邦的刀剑。
而依附于各地贵族土地上的农奴和佃农则是生产者阶级,他们为宇宙帝国生产必需品。
三个阶层各自拥有自身的目的和善,只做自己分内的事情,形成这个宇宙有机体的完满性序列的等级制度,当中任何一个阶层缺一不可,并且一旦有一个阶层不居本位,便是一种不正义的情况。
然而这种封建有机体的结构,虽然稳定,但是更相似于印度的那种种姓制度,因为你被分配在的社会阶级是取决于你的父亲所在的阶级,它是一种极少有阶层流动性的结构。实际上和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介绍的城邦结构并不一样,因为柏拉图的共和国是通过人民各自的智力和体能选拔人才。
总之,就好像特尔慈所说的,“无论柏拉图的“理想国”,还是斯多亚派的“宇宙城邦”都往往止于一个书本上的空中楼阁。但是,在中世纪,我们却看到教会扩张成一个包罗万象,统一和调和的社会整体,这个整体当时包括了宗教本身的社会学部门,也包括了政治和普遍社会的种种组织。因此在它自身的特殊方式下,教会在实际生活中体现了柏拉图的理想国那种理想,即由圣哲(哲学家-神职人员)和敬畏天主的人们治理一个统一的社会,这个社会在组织上是有不同阶层的;它也实现了斯多亚派的理想,就是把全人类不分彼此地包括在一个伦理性整体之内。”
现在我们要看看,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是如何运用在这个中世纪社会结构中的。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