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诺篇》通常被认为是一篇“过渡性”对话录——介于苏格拉底对话录和中期对话录之间——部分原因是它很好地说明了这两组对话录的特征。[19]前三分之一类似于《游叙弗伦篇》、《拉克斯篇》或《卡尔米德篇》,都是从一个典型的苏格拉底式问题开始——美德是什么?——并揭示出美诺和苏格拉底一样,都没有一个充分的答案。然而,美诺随后提出了一对问题(80d)——传统上被称为“美诺悖论”——这对我们通过探究获得知识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对话中的这一转变说明了苏格拉底对伦理知识的寻求需要解决一般的认识论问题。苏格拉底对美诺的挑战的回应是,提出了一种激进的学习理论,根据这种理论,灵魂天生就具有回忆出生前所学知识的能力(81a-e)。他通过证明一个没有学过几何的人,一个来自美诺家的奴隶,如果问他正确的问题,他就能在理解如何解决一个特定的几何问题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从而为这一理论辩护(82a-86a)。人们普遍认为,历史上的苏格拉底并没有提出任何关于学习即回忆的说法——这种说法在《斐多篇》和《斐德若篇》中以稍微不同的形式再次出现。《美诺篇》中的几何问题反映了柏拉图对数学的浓厚兴趣,这在几部中期和晚期作品中都很明显,但在苏格拉底对话录中几乎没有出现。[20]苏格拉底对话录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历史上的苏格拉底——他的思想、兴趣和与人交往的方式——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只有在中期或晚期作品中才能找到的观点,很可能是柏拉图的创造,这些观点借鉴了各种思想影响,并受到苏格拉底的一些问题和关注的启发。
尽管《斐多篇》描写的是苏格拉底最后的对话和死亡——因此与《游叙弗伦篇》(苏格拉底在去法庭的路上)、《申辩篇》(在法庭上)和《克里同篇》(拒绝越狱)形成了戏剧性的统一——但在许多方面,它与那些苏格拉底对话录有很大不同。与《美诺篇》一样,主要的对话是由一个典型的苏格拉底式伦理问题引发的:哲学家应该如何对待死亡。但苏格拉底认为,要捍卫他的观点,就需要考虑伦理学之外的广泛主题。与《美诺篇》或任何苏格拉底对话录不同的是,这是一场苏格拉底和他的一些最亲密的知识伙伴之间的长时间对话,他们在许多基本观点上都同意苏格拉底的观点,而其他许多对话者都不会接受这些观点。《斐多篇》所涵盖的主题范围明显比《美诺篇》要广,不仅包括认识论和方法论主题,还包括关于灵魂的本质、来世、因果关系和自然科学,以及柏拉图关于“理念”的著名论断。“理念”是苏格拉底对当一个人问“它是什么?”的问题时所要寻找的东西的称呼。他在《斐多篇》中论证说,理念与我们所感知的东西完全不同:它们是不变的,[21]是通过思想而不是感觉向我们揭示的,而且是永恒的(65d-66a,78d-79d)。[22]苏格拉底认为,平等的理念,他有时称之为“平等本身”,不能等同于相等的棍子或任何其他可观察到的相等物体(74b-d)。相等的棍子在某种程度上不如平等的理念,尽管当苏格拉底提出这一主张时(74d-e),他没有明确地说它们有什么缺陷,以及为什么平等没有这种缺陷。有缺陷的相等棍子“分有了”平等的理念,并“以”这种理念“命名”,但它们本身并不是平等。[23]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